关爱白癜风儿童 http://pf.39.net/bdfyy/bdfyw/140330/4364815.html放假定了个计划,把Z?llner版本的奥地利史中上古史和罗马时代史再耙梳一遍。书是翻过几遍,但这一部分寥寥几十页,每次都稀里哗啦翻完了事,太难读了。磕磕绊绊,总算也翻完了吧
最明显的难度来源于没有上古地图。欧洲大陆的地理结构没怎么大变,知道乌拉尔山,阿拉伯半岛,地中海,斯堪的纳维亚,阿尔卑斯山,比利牛斯山,莱茵河,大致的方位就有了,但上古时期的地名和现在不一致,在历史上有流变,各部组的疆界并不是按现代国家的名称来分界的,一旦离开山河,一旦进入细部,就全乱套了。
第二个难度来源于纷繁的人种和部族。高卢人和凯尔特人是否是同一回事?今天的英国人是不是日耳曼人?拉丁人和诺曼人到底哪一个是正确的表达?阿拉曼人,拜恩人,阿瓦尔人,斯拉夫人——不但数量庞大、层出不穷、前后相继,而且互相的分步和冲突也纷繁复杂。当然你抓住罗马人和三大蛮族之间整体性的变迁也可以,但还是那个问题,一旦进入历史细节,就不够用了。知道凯尔特人洗劫罗马城,凯撒大帝又大破高卢,并不能解决这中间几百年他们都发生了什么。
第三个难度则是整体性的把握。阿尔卑斯东部发生了什么,完全取决于罗马城和北部蛮族发生了什么,诺里孔和潘诺尼亚反复被周边历史所波及甚至决定。虽说确实聚焦在奥地利,但视野不断东扩到爱奥匈帝国范围,而后在某种程度上又怀疑它是个哈布斯堡王朝的前史。这样一来,聚焦特别困难,你的学习范围被迫逐渐失控地在扩大,需要处理的信息太多了。
最后一个难度完全是人为的。Z?llner取法乎上,上来就直接大比例进入细部,阅读门槛相当高,我只好去中文世界做一些基本的知识补充,但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发现无数歧路。首先,大家太爱讲“拉丁语系”了,我去搜了一下,发现在民国时期,季羡林就把romanisch翻译成“拉丁语的”,建国后人民出版社58年版本的《马恩文选》两卷集子,也有“拉丁语系诸国”这种译法。年出版的《语言学名词》里死守“语系-语族-语支”的三级分类,虽然受到俄国的影响,但源头据说是在德国的现代比较语言学,所以现在的马恩通行本已经改成了“罗曼语的”。可是在海量学习资料里,“拉丁语系”依然通行,“拉丁人”这个提法于是也就顺理成章,拉丁人包含今天的法国人,但当年的法国被罗马人叫做高卢,活动其上的主要是凯尔特人,日耳曼人南攻之后越过莱茵河西进占据了此地,严格来说此处的人种特别混杂,它既是文化的,又是人种的,又是语言的,唯独不是民族国家的。中文世界专业名词如此不统一,不规范,哪怕在一些打着“专业学习型”标签的站点里,还是缺少基本的专业校对,真是看得人太阳穴疼。
以上这些难点,都是可以克服的。
首先,一定要对地理重视起来。不单要熟悉山河湖海等自然疆界的位置,还要知晓其地理特性。不理解迦太基占据突尼斯湾这个战略要冲,对罗马扩张形成了实质性的阻碍,就很难理解三次布匿战争是怎么打起来的,也很难理解汉尼拔为什么牛逼(我的妈,百度搜索汉尼拔前十条都是安东尼·霍普金斯)。
其次,放弃强迫症,不要试图全部理解,不能用现代民族国家的思维方式理解上古中古史,今天我们也很难理解苏秦怎么能佩六国相印。更重要的是,Z?llner反复强调“我们无法确定”“很难确认”“证据太少”“还要依靠继续的考古发现才能确认”——也就是说,连历史学家都不能确认当年发生了什么,太早了,文献文物太少,只能模糊的瞎猜一下。
最后,初高中甚至大学的历史真的完全不够用,量少了,而且有些还TM不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吧,地理和历史的底子要慢慢打,日拱一卒日积月累,否则突然上难度简直累死人。家长们重视语文没错,但学好语文的目的是能让人能读书,真的先把地理书读好,实地再走一圈如果有钱的话,否则最后历史读不懂的,历史读不懂,文学就读不懂,哲学也读不懂,你孩子就只能活在此时此刻。而此时此刻,我也看不出来有什么特别值得下功夫好好活的。我们是空虚颓唐的二十一世纪人,但我们有过去,有史上最差的二十世纪,有黄金时代的十九世纪。我是要死在二十一世纪的,各位看得到这篇文章的人,大概率也活不到下个世纪。到了我这个年龄,前面都是老病死,希望只在过去。
青岛苏美
转载请注明:http://www.ougeccar.com/rdmz/5121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