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突尼斯 > 人口民族 > 我国红枣枸杞市场与产业调查分析报告及乐
当前位置: 突尼斯 > 人口民族 > 我国红枣枸杞市场与产业调查分析报告及乐
中国农学会中国农业农村市场信息
我国是全球主要的红枣生产国,红枣产量占全球的90%以上。作为退耕还林和防风固沙的重要经济树种,近年来枣树种植面积和产量快速增长,为农民脱贫增收做出了积极贡献。但随着产量的快速增长,红枣的价格大幅降低,08年仅为0年高位的/8。总体来看,我国红枣产业发展已进入种植面积小幅回落、产量持续增长的阶段,红枣消费量将进一步增长,消费方式更加多元。一、红枣市场和产业发展现状(一)生产面积和产量快速增长,近0年分别增长4.5倍和4.6倍。年我国红枣种植规模和产量分别为60万公顷左右和3万吨,08年分别达到33万公顷和万吨,年均增速分别为0.0%和0.%(图)。红枣产区集中分布于华北和西北地区。从面积来看,07年新疆、河北、山西、陕西、山东5个主产区分别为74万亩、48万亩、3万亩、86万亩、7万亩,分别占全国的3.0%、8.6%、4.0%、.4%、5.6%,共占8.6%。从产量看,08年新疆、陕西、山东、河北、山西红枣产量分别占全国的49.%、.0%、.3%、0.5%、9.0%,共占9.9%。新疆红枣凭借其品质优势异军突起,年红枣种植规模和产量分别仅占全国的0.8%和0.5%,到03年分别占全国的8%和34%,成为我国最大的红枣栽培区。干制红枣是枣业发展的主力军。据估算,目前我国制干、鲜食、兼用和蜜枣品种的产量比约为60∶0∶0∶0。新疆以干枣为主,新疆红枣品质和产量优势迫使内地传统枣区逐步转向生产鲜食枣。(二)消费近年来,我国红枣消费量快速提升。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估计,年我国红枣表观消费总量为48万吨,人均消费量为.9公斤;08年表观消费总量达万吨,人均消费量5.3公斤(图)。红枣消费方式地域特色明显。东北、西北地区主要以直接食用为主,部分泡水、煲汤、制作成糕点食用。华南地区以煲汤为主,部分制成糕点食用。中东部地区主要以直接食用为主,部分用来熬粥、煲汤,少部分用来泡水、制作成糕点食用。(三)加工流通以初加工为主,深加工产品比例较低。干制是红枣最主要的初级加工方式,大多以原枣的形式销售;红枣加工产品主要有枣片、蜜枣、枣泥等。深加工产品主要有枣醋、枣饮料、口服液等。据调查,红枣通过初加工利润可达0%左右,深加工利润可达到30%以上。流通呈现“沧州集散、南北分销”的格局。我国红枣集散加工地主要分布在河北沧州崔尔庄和河南新郑孟庄镇,经过集散之后的红枣分别进入华北、东北等北方市场和广州、武汉等南方市场。(四)进出口以内销为主,出口量不足产量的%。我国是红枣生产大国,但出口量不足%,最高时仅.74万吨(图3)。红枣出口主要集中在马来西亚、日本、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等华人聚集区。进口量少且不稳定。年以来,我国红枣进口最高50.8吨,最低仅0.3吨(图4)。红枣主要进口国为突尼斯和美国。08年我国进口红枣3吨,其中自突尼斯进口占64%,自美国进口占34%。(五)市场价格价格暴涨暴跌后趋于稳定。以新疆为例,-年我国红枣价格由每公斤8元上涨到30.67元,再跌到.05元;-0年从每公斤.05元上涨至4.0元;之后快速下跌至05年的5.69元,累计跌幅超过85%,近年来稳定在较低水平(图5)。(六)成本收益生产成本持续增长,人工成本增幅较大。以新疆为例,年以来红枣生产成本逐年上涨,总成本由56.4元/亩上涨到.5元/亩,年均增长率.3%;其中人工成本由63.元/亩上涨到.8元/亩,年均增长率4.9%(表、图6)。收益整体呈持续降低走势,近年来收益持续为负。以新疆为例,0年以前红枣收益保持在每公斤5元左右;0年后红枣价格大幅下跌,但生产成本仍保持高位,导致收益大幅降低。05—08年每公斤亏损0元左右(图7)。新疆红枣种植已不具备竞争优势。—08年,新疆红枣、棉花的生产成本分别上涨了0.9%、08.5%,而葡萄则降低了4.8%。08年红枣、棉花、葡萄成本收益率分别为-78.%、-5.6%和38.%,比年分别降低了8.%、47.0%和67.%,新疆红枣种植已不再具备竞争优势。二、红枣产业发展前景展望(一)生产规模将小幅回落,产量持续增长。受红枣价格持续低迷影响,部分枣农弃园撂荒,红枣生产总规模将小幅回落,但新疆枣园逐步进入盛果期,红枣产量将持续增长。(二)消费量将进一步增加,消费方式更加多元。随着居民养生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及红枣价格的大众化、产品的多元化,红枣消费量将进一步增加。据本报告研究小组对全国4个城市份问卷分析结果,43.4%的消费者有消费红枣意识,5%的消费者对红枣深加工品感兴趣,预计我国红枣消费量将继续上升,00年人均红枣消费量估计为5.4公斤,预计05年将达到6.公斤。(三)精深加工向多元化发展。红枣富含多糖分子、芦丁、环磷酸腺苷等营养成分,其精深加工将会向复合饮料、着色剂或色素、药品、保健品等领域发展,呈多元化趋势。(四)贸易将长期保持当前水平。红枣行业对欧洲市场拓展较少,其他地区海外市场的需求尚未完全形成,未来出口地区将仍以华人聚集区为主,红枣贸易仍将保持当前水平。三、贫困地区红枣特色产业发展情况红枣产业在新疆脱贫增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总体情况新疆南疆88%的县市生产红枣,0年南疆红枣总产值占南疆农业总产值的8%,08年占4%(表)。红枣产业对农民收入贡献率高。如和田是新疆最贫困的地区,07年和田红枣产业总收益占农业总收益的7.9%,红枣产业人均收益占农业产业人均总收益的3.9%(表3)。(二)典型案例分析.岳普湖县新鑫果业有限公司概况:新鑫果业有限公司共有0个示范基地,该企业拥有“黄金枣”“喀什红枣”“冰天优果”等品牌,绿色有机食品认证万亩。拥有平米的初加工车间、平米的晾晒场、冷库座。公司有固定员工0人,其中贫困户73人。公司发展共带动农户4户,其中贫困户户。主要做法:一是流转农民土地,通过统一管理提升产量和品质。二是按指导价收购红枣,有利于稳定市场。三是吸纳贫困户就业,公司员工中贫困人口占员工总人数的6%,带动人脱贫。.麦盖提县新疆枣都现代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概况:麦盖提县枣都现代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目前有3条生产线,日加工能力00吨。该公司是我国首批红枣期货交割仓库,实现从种植、收购、加工、仓储、现货贸易、金融贸易、深加工、再销售的全方位运营。07年,该公司员工40%为贫困户,带动了人脱贫。主要做法:一是保证红枣生产基地标准化生产,提高红枣品质。二是提高红枣贮藏和加工能力及水平,实现全年生产、销售。三是积极申请成为我国首批红枣期货交割仓库,延长产业链的同时实现了红枣现货价值升级。(三)产业发展诉求急需权威的红枣市场行情信息。生产者希望了解全国不同地区主要批发市场红枣销售量和价格的现状以及未来走向,并能获得对市场行情、供需走势等进行分析的专业咨询,以针对性地进行生产经营。四、红枣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风险(一)主要问题低效密植枣园大面积存在,标准化程度低,投入下降。当前,我国红枣种植模式杂乱,标准化程度低,导致品质下降严重,部分枣园逐渐陷入投入不足与效益低下的恶性循环。据调研,红枣售价高时投入可达元/亩,价格低时投入不足元/亩,导致品质下降。新增枣园以直播为主,密度大,增加了管理难度,生产成本节节攀升。深加工产品少,加工转化率低,行业缺乏品牌引领。我国红枣产品以初加工为主,附加值低,深加工产品较少,加工转化率低;行业领军龙头企业较为缺乏,加工企业小而散,如新疆现有红枣类企业品牌达84个,多家农产品销售企业中有89%属于微、小企业;品牌定位模糊,规模小、市场占有率低,企业总体呈现多、乱、杂现象。此外,交通运输成本高,致使产品竞争优势整体不强。价格波动频繁,监测预警体系尚未建立。-08年我国红枣价格大起大落,种植户亏损严重,部分枣园出现撂荒现象。目前主产区尚未建立起红枣监测预警体系,无法对红枣市场行情进行及时全面了解,生产、销售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二)风险分析红枣产业可持续发展困难。水土资源、市场风险等因素严重制约红枣的稳产高产和可持续发展。如新疆农业用水比例控制在90%以内,按当前红枣规模用水调减压力大;人均耕地资源少,红枣规模化生产困难;红枣品种单一,抗市场风险能力差。枣病虫害防控压力增大。植保机械化程度低、劳动强度大、农药利用率低、防治方法和时期不当、农药喷施成本逐年增高等,使得病虫害防控压力越来越大。五、对策和建议(一)建立红枣市场行情监测和信息服务体系,加强产业链信息引导。一是建立红枣价格信息监测系统,获取各地、各环节红枣供求和价格信息,为红枣生产决策提供参考。二是逐步将红枣纳入到国家权威信息统计和发布中,使相关人员可全面了解市场动态。(二)加快培育红枣品牌,提升品牌影响力。一是要加大对区域公用品牌所有者的扶持力度,充分发挥协会在区域品牌发展中的服务和指导作用,提升区域公用品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二是要建立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主体之间的协同管理机制,实现对品牌农产品质量标准、销售渠道、技术创新、品牌的协同管理。(三)强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推进红枣标准化生产加工。加强对规模化生产经营主体的技术指导和服务,建设一批标准化生产的红枣园。重点建设专业化营销社会化服务组织,紧密产销衔接关系;培养一批营销本土农产品的职业经理人。(四)加强精深加工和产地贮藏保鲜能力,提高产品附加值。一是进一步加大对红枣精深加工企业的扶持,充分利用和引导民间资金发展产地加工。二是加强产地贮藏保鲜能力和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加强林果商品化处理和高效安全贮藏能力建设。三是利用和引导民间资金参与产地贮藏保鲜设施的建设,全方位提高产地贮藏保鲜能力。报告撰写人:戴俊生新疆农业科学院农经所所长、研究员包艳丽新疆农业科学院农经所副研究员研究小组成员:张永恩中国农科院信息所副研究员王晓伟新疆农业科学院农经所副所长杜润清新疆农业科学院农经所副书记程红梅新疆农业科学院农经所助理研究员张利召新疆农业科学院农经所助理研究员稿件来源: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运行调控处中华枣文化三字经
作者: 李保坤
(中国枣网文化顾问)
中华枣,祖先种,八千年,化石中。枣文化,得传承,四千年,记诗经。
到汉代,南北中,种植广,祖先聪。鼠李科,刺对生,生长慢,木质硬。
十米多,冠卵形,枝褐色,弯曲弓。叶翠绿,椭圆形,花伞状,五角星。
果实熟,红彤彤,果皮薄,脆生生。味鲜美,维C丰,日一枣,药不用。
果中王,赠亲朋,日三枣,老寿星。微元素,糖钙生,蛋白质,枣肉中。
鲜甘凉,肠蠕动,干温补,胃气平。疗心腹,可安中,养脾肾,九窍通。
全身舒,十二经,和百药,变年轻。富三萜,抗癌症,食猛药,得缓冲。
降血压,真轻松,治肝炎,配花生。虚弱者,每天用,抗疲劳,耐力增。
抗过敏,有奇功,含枣核,津液涌。叶皮根,有大用,做药引,救人命。
食鲜枣,嚼口中,多维素,超苹橙。保鲜好,可速冻,配酸奶,饭后用。
女人食,容颜红,秀发美,气血通。金丝糕,年糕蒸,花狸虎,豆包红。
此四样,年传统,粘枣饭,江米粽。枣泥馅,老中青,枣饮料,乐儿童。
摘鲜枣,放坛中,拌烧酒,荷叶封。春节到,客笑迎,醉枣香,酒味浓。
枣木杠,烈酒性,红枣烧,香透瓶。以下事,要记清,胡乱吃,易生病。
腐烂枣,赶紧扔,甲醛醇,害眼睛。维生素,黄瓜鱼,动物脏,忌生葱。
退热药,苦味药,健胃药,龋齿痛。下腹胀,服驱风,糖尿病,女月经。
便秘者,用不行,大萝卜,不同用。枣博馆,在新郑,枣化石,记枣龄。
创枣网,中国名,建平台,沧州城。好想你,枣业龙,纪昀乡,市场红。
枣业报,信息灵,裕华人,打先锋。葫芦相,小枣红,长扁圆,整五种。
干鲜蜜,多兼用,此四项,说的明。细细分,学问重,分布广,不相同。
小大枣,长圆形,妮子枣,果极丰。玉田枣,安平枣,龙爪枣,枝蟠龙。
傻子枣,不齐整,大致枣,鲜食种。锭杆枣,小三棱,鸡蛋枣,扁枣铃。
小斑枣,圆枣红,小枣绵,小圆铃。栗子枣,油头枣,黄口枣,河北省。
邢台出,九月青,赞皇有,大蒲红。布袋枣,磨盘枣,蚂蚁枣,出大名。
长串铃,生历城,坠都子,金乡生。馍馍枣,出邹城,马铃枣,陵县生。
圆铃枣,产聊城,茶壶枣,长临清。躺枣王,庆云城,一千六,高树龄。
蚂蛉枣,梨枣铃,狮头铃,出乐陵。葫芦长,稀山亭,辣椒枣,奶头形。
莱阳酥,马枣名,六月鲜,在济宁。柿饼枣,出肥城,无核脆,皮鲜红。
核桃纹,疙瘩红,油箱枣,秤砣红。大雪枣,产沂蒙,枕头枣,在山东。
津快枣,品上等,坛子枣,天津生。坠子白,倒卵形,八月摘,早熟种。
老虎眼,泡泡红,尜尜枣,生北京。馒头枣,算盘子,老婆枣,落花红。
齐头白,老头枣,芋头枣,有花红,齐疙瘩,樱桃枣,磨脐枣,栽零星。
黄皮枣,古老种。耳坠子,枣油瓶。奶头枣,鸡心红,羊角枣,胎里红。
卡腰枣,脆长铃,马肾枣,三变红。金梅枣,南阳生,似蜂蜜,个大重。
大灰枣,大椒枣,灵宝枣,河南省。掉把枣,枣柿顶,长晋枣,好品种。
羊奶枣,小圆枣,扁圆团,脆长铃。黑疙瘩,色黑红,尖尖枣,尖卵形。
吊牙枣,糖味浓,干尾巴,干上乘。牛奶头,鲜食种,方头头,名瓮瓮。
大荔水,大荔圆,说牙枣,品上等。好油枣,佳县生,同仁堂,记得清。
脆脆枣,辣角枣,细腰腰,陕西省。针葫芦,紫圆红,说尖枣,果中等。
壶瓶枣,果实重,蛤蟆枣,面不平。说骏枣,产果盛,大木枣,吕梁红。
葫芦枣,猴望空,大相枣,产运城。木条枣,遍地生,马奶枣,出原平。
扁板枣,稷山生,美郎枣,进皇宫。屯屯枣,产芮城,大而短,圆柱形。
马牙枣,泾川城,鸣山枣,敦煌生。小口枣,武都枣,林泽枣,甘肃种。
中宁红,好收成,同心圆,金牌捧。有水枣,驴粪蛋,梨巨枣,育永宁。
鸡蛋枣,乌带红,产东阳,秘宫廷。南京枣,兰溪种,有船枣,产金峰。
鹅蛋枣,旗鼓枣,马粪枣,义乌生。山楂枣,下山红,马鞭枣,淳安种。
黑山科,大平顶,牛心枣,小核凌。大家枣,枣圆顶,大晚枣,出辽宁。
观音枣,小泡枣,珍珠枣,湖南省。薄皮枣,蜜蜂枣,说糖枣,湘地生。
小长枣,优良种,哈密枣,色紫红。江苏省,小枣红,盱眙有,产泗洪。
苦楝枣,云南生,大白枣,出广东。茶圆头,秤砣形,广西出,中上等。
苹果枣,雁来红,大梨枣,品上乘。秤砣枣,不齐整,酸枣酸,仁药用。
话乳枣,源唐僧,看帅枣,唐驰名。红金芒,高水平,形芒果,摘近冬。
无核枣,冀鲁中,金丝枣,沧乐庆。布朗一,育屏东,台湾岛,黄冠青。
中华枣,数不清,古到今,千余种。古枣园,在保定,千余株,郁葱葱。
枣木美,世人崇,工艺品,得传承。栽枣苗,根完整,枝皮好,无病虫。
嫁接苗,二年龄,愈合良,是优等。苗浸泡,半天整,生根粉,适当用。
二尺半,深宽坑,足底肥,熟土平。春分后,嫁接中,皮劈舌,掌要领。
管与护,不放松,刮裂皮,去树虫。树落叶,未封冻,疏土壤,虫难生。
病害枝,烧集中,灭虫源,杀茧蛹。补肥水,春与冬,肥要足,产量定。
冠修剪,利透风,病死枝,不留情。骨干枝,合理空,衰老枝,促新生。
刘仲思,乐寿城,金丝枣,他为宗。枣民俗,说宣城,拜枣树,猪头供。
话柳林,枣得子,甜油枣,康熙封。酸枣邑,延津城,煮枣地,鲁东明。
甘枣沟,高唐盛,干枣涧,绛州名。枣庄市,枣强县,枣阳县,枣儿红。
枣园村,数不清,华夏地,枣传情。
《中国枣业报》年月日第期本三字经发表在中国枣网
中国·乐陵调味品指数00年指数运行报告0-0-8来源:数亮指数
摘要
00年初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很多行业的正常发展。对于接近4亿元市场规模的调味品行业来说,疫情发生之后既有“危急时刻”,又有“新生机遇”。本报告以“中国·乐陵调味品指数”为依托,详细解读00年指数运行走势:
产品价格指数波动上行。00年,调味品产品价格指数波动上行,总体呈现“涨-跌-涨”态势运行。截至月指数收报0.65点,较年初上涨.40个百分点。
原料价格指数先抑后扬。调味品原料多数为农产品品类,价格波动受季节性因素影响较大,三季度供应量相应增加,导致原料价格下跌。四季度原料价格指数持续上扬,截至月指数收报4.96点,较年初上涨.9个百分点。
产业发展指数稳步提升。00年,杨安镇政府立足“中国调味品之都”这一实际,多措并举促进调味产业健康发展,为乐陵调品产业发展稳步提升提供了强硬支撑。截至四季度指数收报0.70点,全年上涨3.98个百分点,上涨幅度明显,标志着乐陵调味品产业稳健蓬勃发展。
最后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对指数运行结果进行深度分析,揭示乐陵调味品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结合调味品行业发展趋势,提出针对性建议,对乐陵调味品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一、杨安镇调味品产业发展现状
从上世纪70年代末,杨安镇人就开始从事调味品贸易加工,现已形成以辛香类调味品深加工为主的调味品全产业链条发展格局。目前共有调味品加工企业3家,调味品年销售收入已突破二百亿元,是康师傅、统一、双汇、金锣等十几家大型方便面和肉类加工企业最大的香辛料、调料包供应基地,被中国调味品协会命名为“中国调料第一城”。
在产品供给方面,市场覆盖较为广泛。从产品形态上看,杨安镇调味品主要分为固态、半固态、液态、调味油四大类。其中固态调味品生产企业占90%,半固态调味品生产企业占6%,以乐家客、神厨、祥瑞生产的辣椒酱、火锅底料为代表;液态和调味油生产企业占4%,以希望、凯奥生产的花椒油、香油为代表;从产品品种上看,主要包括花椒,大料、胡椒等香辛料70余个品种,加上复合或复配的产品多达余种。此外还有部分企业生产糖、鸡精、泡菜等调味品,产品出口欧美、东南亚、日本、韩国等7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产业发展方面,企业层次结构日趋完善。调味品作为传统行业,准入门槛较低,经过多年发展,杨安镇呈现出龙头带动,龙身与龙尾共舞的产业结构。全镇拥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家、省市级0家,以飞达、庞大、乐畅等为代表的规模以上企业占总量的%;小微企业占到总量的5%;中小企业占到总量的63%左右,发展走势稳健,绝大多数企业没有贷款或者资产负债率很低,产品直接面向终端消费者。
在人力资源方面,后备队伍不断充实壮大。早年,凭借走南闯北、吃苦耐劳完成原始积累而发展起来的老一辈创业人正逐渐退出企业管理,文化素质较高和发展思路更为广阔的“创二代”正在融入调味品行业发展,整体素质水平有很大的提升。杨安镇党委政府深化与高校合作,实施人才引进工程,已与济南大学、德州学院、山东职业学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成立“乡村振兴研究院分院”“科教实训基地”等多个校地企合作平台;促成企业与青农大、齐鲁工大、扬州大学、哈工大合作,建立“药食同源”产品研发中心等,不断为杨安镇调味品企业的发展催生内在动力。
在发展后劲方面,内在动力不断增强。开发大众市场上,凭借良好的产品质量,庞大以原料调味品、干粉调味品、家常菜复合调味料、火锅调味料等小包装产品主攻占领山东、东北市场;神厨以黄焖鸡酱料为特色,稳居江北销量榜首;以祥瑞、腾达为代表的辣椒酱生产企业,在中低端市场前景良好。探索新兴模式上,飞达、乐畅等0余家调味品企业积极开发电子商务等新兴销售模式,益民等中小企业也线上线下销售同时发力;在品牌塑造上,乐家客成为全国第十三届全运会指定供应商、乐畅成为青岛上合峰会指定供应商。
二、杨安镇政府推动调味品产业发展重大举措
0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影响,杨安镇政府迎难而上,带领整个调味品产业在疫情影响和消费升级的双重背景下,加速实现产业的转型与升级,化“危”为“机”,为推动调味品行业高质量发展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带动乐陵调味品产业快速稳健发展。
(一)搭建产业发展平台,进一步壮大产业集群
杨安镇政府确立了调味品产业向园区集中的发展思路,建设调味品产业共享园区,项目总投资4.5亿元,总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小镇会客厅(含科技研发中心、商务中心、品牌推广中心、调味品指数发布中心),调味品创新创业基地,电商物流园,以及日处理6方的污水处理等相关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建成后将形成“科研平台+示范基地+科技企业+电子商务”完整的调味品产业链,可提升乐陵市调味品产业发展水平,进一步壮大乐陵市全国调味品集散地及产业集群的综合实力。
(二)开发本土化种植,打造调味品种植基地
规划建设调味品种植基地,在王屯村成立乐陵市溢香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亩,配套实施“水肥一体化”项目,以“宝力模式”促成合作社、企业、宝力股份三方合作;与德州学院签订战略协议,提供技术支持。00年度大蒜、辣椒喜获丰收,为群众亩均增收6元、村集体增收4万元。下一步计划流转方家亩土地,以农户土地入股的形式加入乐陵市溢香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并结合高标准农田项目,0年初推动碧霞湖辣椒和洋葱片区规模化种植。
(三)培育区域共用品牌,发展会展经济
重点引进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与中炬高新、安井食品、西部控股、九洲基业等名企的对接;指导乐陵市调味品行业商会注册“味都杨安”集体商标,培育区域共用品牌,与中国调味品协会签订品牌战略推广协议,进一步提升“中国味都,杨安智造”、“中国味道从杨安镇出发……”的美誉度和知名度。成立两岸调味品行业产业联盟,融合两岸产业振兴经验成果,推进两岸调味品及饮食文化专业品牌交流。成功举办了五届中国(乐陵)调味品产业博览会、山东调味品协会00年会,组织调味品企业参加全国糖酒会和中国(国际)调味品及食品配料博览会,协助调味品企业举办好全国经销商年会。通过发展“展会经济”,实现“产品展示与订货、销售相结合,展销与经济技术合作相结合,展销与招商引资相结合”。
(四)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能力
为大力扶持调味品产业发展,乐陵成立了调味品行业协会,调味品产业服务办公室,专职负责协调推进调味品产业发展相关事宜,委托专业公司研发“中国·乐陵调味品指数”,适时反映调味品原料采购、成品销售价格的变化情况及产业发展态势,进一步提升市场影响力;着力打造优越的投资软环境,为调味品企业发展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尤其是大力加强与中国调味品协会的密切联系,引导境内调味品企业做强做大规模、不断向高新技术化和科学规范化迈进,进一步细化和优化市场,为各企业和经营商户健康良性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产品质量和知名度都大幅提高。
三、00年乐陵调味品指数运行情况分析
(一)产品价格指数波动上行
00年,调味品产品价格指数波动上行,总体呈现“涨-跌-涨”态势运行。具体运行情况如图所示:
图00年调味品产品价格指数运行走势
纵观00年,-4月,乐陵调味品产品价格指数整体保持涨势。调味品作为居民生活的刚需品,疫情期间人人在家钻研厨艺,家庭端消费拉动调味品需求增长,调味品产品价格指数稳中小升。4月餐饮行业开始复产复工,经济逐渐回暖,价格指数延续涨势收报于0.47点,较年初上涨.个百分点。5月经历短暂回调后,随着疫情防控取得重大进展,下游企业尤其是餐饮行业的迎回暖,调味品需求保持增长,带动调味品价格指数的上涨,6月收报年度最高点.3点,较年初涨幅达.66%。
7-8月餐饮行业市场需求进入平稳期,调味品价格有所回落,截至8月调味品产品价格指数收报8.0点,环比下跌.50个百分点。
9月调味品原料价格上涨带动产品价格上调,产品价格指数小幅上行。0-月调味品产品价格指数快速升温,分析来看,一方面受益于0月双节火热的餐饮市场与消费需求集中释放,推动了调味品单价的提升;另一方面,“双十一”购物节对餐饮消费增长有明显拉动作用,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有力撬动了餐饮行业实现突破性增长。月受新冠疫情反复影响,下游餐饮行业再次遇冷,调味品产品价格指数小幅回落,指数收报于0.65点,但较年初仍上涨.40个百分点。总体来看,乐陵调味品产品价格指数全年保持增长趋势运行。
具体来看,各细分品类走势各异。其中干调类价格指数整体稳步上涨,复合调料类价格指数波动上行,脱水蔬菜类价格指数震荡下行。具体运行情况如图所示:
图00年分类别调味品价格指数运行走势
干调类价格指数稳步上行。干调类调味品作为家庭调味品的重要组成部分,00年价格指数走势稳中上扬。在疫情下,尽管受到餐饮业消费低迷的影响,但家庭消费和电商平台消费的增长弥补了餐饮渠道消费降低的缺口,干调类调味品逆势上涨。之后随着国内经济活动的有序恢复以及旅游的逐步放开,餐饮端的需求持续增长,干调类调味品餐饮端需求回暖,产品价格指数一路平稳上涨,截至月指数收报7.56点,较年初上涨.49%。
复合调料类价格指数波动上行。疫情期间,复合调料类调味品迎合了料理困难人群的需求,价格指数整体稳中上行。随后在餐饮行业复工复产的积极影响下,截至6月,复合调料类价格指数收报全年最高.76点,较年初上涨3.75个百分点。三季度复合调料类产品价格指数整体持续回落,截至9月指数收报6.4点。0月受益于中秋、国庆假期出行的带动,餐饮行业消费需求逐步升高,价格指数小幅上涨。近期新冠疫情再次反复,导致月复合调料类产品价格指数小幅回落,指数收报于9.0点,较年初小幅上涨.0个百分点。另外后疫情时代对调味品行业发展影响逐步显现,复合调味品的便捷化、复合化和标准化优势凸显,需求逐渐放大,复合调味料市场快速发展已成为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
脱水蔬菜类价格指数震荡下行。一季度脱水蔬菜类价格指数处于上行通道,并于3月达到全年最高点,指数收报55.84点。二季度脱水蔬菜类产品价格指数呈下行走势,疫情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人注重食品保健,对于蔬菜的需求偏向于新鲜生态食品,脱水蔬菜市场份额减少,拉动脱水蔬菜类价格小幅下跌。三季度受蔬菜大量上市影响,多种蔬菜价格下跌明显,产品成本下跌带动价格发生回落。四季度脱水蔬菜类价格指数跌后维稳,波动幅度有所放缓,截至月指数收报43.34点,较年初下跌4.46个百分点,但价格指数仍处于高位运行。
(二)原料价格指数先抑后扬
00年调味品原料价格指数先抑后扬。具体运行走势如图3所示:
图年调味品原料价格指数运行走势
分析来看,年初在疫情冲击下,全国大范围调味品企业停工停产,-5月调味品原料价格指数持续回落。6月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平稳,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企业复工增产对原料需求增多,原料价格止跌上涨,指数收报.3点,环比上涨0.74%。三季度调味品原料价格波动受季节性因素影响较大,多数原料季节性收获,市场供应量增加,导致调味品原料价格指数小幅下行。四季度调味品产品价格指数持续上扬,截至月指数收报4.96点,较年初上涨.9个百分点,涨幅为.70%。
从细分品类来看,00年胡椒类、桂皮类、豆蔻类、籽类、其他干调类价格指数整体保持涨势,与之相比,辣椒类、香草类、果皮类价格指数总体呈跌势运行。具体分析如下:
图年上涨型细分品类价格指数运行走势
胡椒类、桂皮类、豆蔻类、籽类、其他干调类价格指数呈上行走势,其中豆蔻类价格指数涨幅最为明显。桂皮类、籽类、其他干调类价格指数稳中微涨。截至月指数分别收报3.5点、8.49点、0.4点,较年初分别上涨5.68个百分点,6.0个百分点和.3个百分点。胡椒受原产地产量减少影响,供给偏紧,需求端购货意愿较强,四季度价格持续走强,价格大幅上涨,月指数收报09.03点,较年初涨幅达.38%。豆蔻价格指数上涨明显,截至月份指数收报84.79点,较年初涨幅达8.04%。分析来看,一方面灾害天气影响原产地产量减少,另一方面药企面临压力,大量囤货降成本,导致豆蔻价格快速持续上涨。
图年下跌型细分品类价格指数运行走势
辣椒类、香草类、果皮类价格指数总体呈前稳后跌运行走势,其中果皮类价格指数跌幅最显著。具体来看,辣椒类、香草类、果皮类原料价格指数整体走势可分为三个阶段,前期价格指数走势趋于平稳,经历快速下跌后,第四季度持续平稳运行。截至月分别收报6.98点、0.9点和03.6点,较年初分别下跌4.63个百分点、0.98个百分点和7.65个百分点。
(三)产业发展指数稳步提升
00年,乐陵调味品产业发展指数持续上行,其中,经济效益指标值较高,是拉动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反映了调味品产业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图年调味品产业发展指数运行走势
00年,杨安镇政府立足“中国调味品之都”这一实际,多措并举促进调味产业健康发展,为乐陵调品产业发展稳步提升提供强硬支撑。截至四季度乐陵调味品产业指数收报0.70点,较年初上涨3.98个百分点,上涨幅度明显,标志着乐陵调味品产业稳健蓬勃发展。
细分来看,调味品产业发展指数由发展规模指数、经济效益指数、企业信心指数和竞争力指数四项指标组成。00年,各项指标持续向好,共同推进调味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发展规模指数持续增长
调味品具有产品种类多、消费额低、复购率高的特性,目前,饮食结构变化带来调味品渗透率的提升和单次用量的增加,使得行业收入规模不断增加。居民对餐饮多元化的需求增强,推动调味品行业规模快速发展。00年乐陵调味品发展规模指数持续向好。具体运行情况如图7所示:
图年发展规模指数运行走势
00年乐陵调味品产业发展规模指数持续上涨,各季度呈现稳步上升状态运行,四季度指数收报06.87点,全年累计涨幅达4.04%。其中二季度指数收报于99.79点,环比涨幅6.49%,为环比增长幅度最大季度。分析来看,受疫情影响世界经济形势低迷,调味品作为刚需民生产品,疫情期间产业稳健优势凸显,产业承压上行吸引了大批企业入局调味品行业,带动产业发展规模稳步上涨。
发展规模指数由制造企业数、批发零售业企业数、企业平均从业人数和企业平均占地面积四项指标组成。具体来看,批发零售业企业数、制造业企业数指标是影响发展规模指数的主要上行动力。
图年发展规模指数明细图
目前,我国的调味品行业在市场上还没有彻底进行整合,同时受调味品行业增长速度快、市场份额分散和市场潜力巨大等优势吸引,叠加政府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支持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吸引了很多企业投入其中。00年,制造业企业数、批发零售业企业数指标均成涨势,四季度指数分别收报35.80点、67.88点。与之相比,企业平均从业人数、企业平均占地面积指标均成跌势,分别收报64.04点、59.78点。分析来看,企业为实现精益生产,根据自身发展要求,调整企业生产规模,淘汰不符合企业发展的要求的员工,企业平均从业人数小幅缩减。行业新增企业数多为小型企业,企业占地面积较小,致使企业平均占地面积指标有所下跌。
.经济效益指数大幅上行
00年,乐陵调味品产业经济效益指数上涨明显。具体运行情况如图9所示:
图年经济效益指数运行走势
在调味品行业,餐饮、家庭和工业是主要的消费端,疫情影响下,餐饮端需求极度下降,但另一方面,宅生活成为常态,家庭端需求猛增,带动调味品产业收入逆势增长。随后多数企业“餐饮端+家庭端”双轮驱动发力,拉动乐陵调味品产业经济效益持续上涨。截至第四季度,经济效益指数收报47.04点,全年涨幅达3.5%,乐陵调味品产业经济效益得到明显提升。
经济效益指数由企业人均销售额、企业人均净利润、企业单位电耗产值和企业单位水耗产值四项指标构成。00年,经济效益指数各细分指标均呈现不同幅度的上涨。
图年经济效益指数明细图
00年初,肆虐的疫情迅速席卷了全国,封城及限制出行等措施进一步导致餐饮行业遭受重创。调味品行业在这场疫情下,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虽然短期内餐饮行业遭受疫情的重大影响,但随着疫情防控的解除,政策扶持力度的加大,人们对于消费的报复性反弹,餐饮消费行业长期增长趋势不改带动调味品经济效益得到明显提高。各方面利好因素促使00年乐陵调味品企业平均销售额、平均净利润指标均稳步上升,截至第四季度分别收报3.08点、85.4点,全年涨幅分别为33.73%、4.3%。
随着终端需求的增加、市场订单不断增多,多数调味品企业贯彻“扩规模、调结构”发展策略提升市场占有率,为达到需求上涨对企业产能的要求,耗电量和耗水量有所增加,年末企业平均耗电量、耗水量指标分别收报于85.40点、00.4点。
3.竞争力指数持续上扬
00年,乐陵调味品企业竞争力指数持续上扬,年末指数收报于8.73点,全年涨幅达.83%。其中,有效商标数的大幅上涨是企业提高竞争力的主要原因。具体运行情况如图所示:
图00年竞争力指数运行走势
竞争力指数由有效商标总数、专利总数、证书总数、“三品”认证产品数指标构成。截至四季度企业竞争力各细分指标均呈上行走势。有效商标总数、专利总数、证书总数、三品认证产品数分别收报于90.43点、7.05点、4.6点、.80点。其中,有效商标总数涨幅最大,全年涨幅达37.0%。
图00年企业竞争力指数明细图
分析来看,企业以商标作为品牌培育的核心,有效商标数量的提高,是有效提升企业生产经营水平,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形势下,持续推进商标战略实施,有利于激发市场发展活力,增强乐陵调味品产业区域竞争力。
4.企业信心指数先涨后跌
00年,企业信心指数先涨后跌,波动幅度较小,全年均在00点之上运行,总体发展信心良好。具体运行情况如图3所示:
图年企业信心指数运行走势
00年乐陵企业信心发展指数总体先上涨后下跌,其中-3季度持续上行,于三季度收报全年最高点0.9点,主要受益于乐陵聚力“双招双引”的创新务实之举,为乐陵调味品现代化产业发展注入了“硬核力量”,为产业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支撑,拉动乐陵调味品企业信心指数稳中微涨。四季度小幅回落,指数收报于00.5点,环比下行.4点。
图年企业信心指数明细图
企业信心指数由对调味品行业信心和对自身发展信心两部分构成。00年乐陵调味品产业保持稳健增速发展态势,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增长,市场前景稳中向好,叠加杨安镇政府产业扶持政策利好因素影响,各企业对调味品行业发展信心稳步提升,截至四季度调味品行业信心指数收报0.45点,全年增长.9个百分点。自身发展信心指数与信心总指数保持一致,-3季度平稳上涨,四季度小幅回落,指数收报于98.84点,全年下跌0.93个百分点。分析来看,受年末新冠疫情反复影响,北方多地的疫情爆发给企业发展增添了不确定性,致使四季度企业自身发展信心发生回落。
四、乐陵调味品产业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建议
(一)面临的挑战
.原料涨价利润下滑,企业转型压力增大
00年,乐陵调味品原料价格跌后上涨,四季度涨幅明显,季度涨幅达.75%。原材价格上涨一定程度上会推升产品价格的上涨,四季度调味品产品价格指数季度涨幅为0.04%,原料上涨幅度远高于产品价格涨幅,企业利润遭到侵蚀,盈利水平有所降低。具体运行情况如图5所示:
图年产品价格原料价格走势对比
通常,原料成本上升会顺着产业链由上游向下游传导。但当需求低迷时,产品提价会导致销售不畅,所以面对原料价格涨价影响,调味品企业必须强化管理,最大限度减少原材料价格上涨、资源紧张之下的负面效应。一方面,调味品企业应开发与公司共同成长的战略性合作伙伴作为长期供应商,采取战略性备料方式,降低采购成本;直接对接产地,多渠道经营、集中采购等措施,来缓解原料价格上涨带来的压力。另一方面,伴随着调味品种类不断创新、创造的发展过程,产品升级化、多元化、健康化趋势日趋明显。企业应提高自己的研发能力,迎合个性化需求,完善管理控制体系和品控能力,增强自身竞争能力,从而提升盈利水平。
.线下批零售企业增长明显,但线上销售缺乏联动
00年乐陵调味品产业发展指数稳步上行,其中批发零售业企业数、制造业企业数的持续上涨是调味品产业发展规模壮大的主要原因,截至四季度指数分别收报于67.88点、35.80点,全年涨幅为48.77%、9.89%,批发零售业企业数涨势明显。
图6产业发展规模上涨指标对比
面对乐陵调味品产业线下批零售企业的明显增长,线上销售却缺乏联动发展状态。分析来看,在全产业链热情拥抱互联网、涌入新零售市场的行业背景下,调味品作为传统快消品品类之一,在当前流行的互联网深度融合方面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据相对于粮油、饮料等快消品类而言,调味品的单价低、购买频次低、平均购买量小且属于捎带购买产品,但受制于包装、物流等因素,实际线上销售效果却是不温不火。与传统交易业态不同,新零售强调用互联网思维改造传统营销模式,主张打通线上线下全渠道,将传统零售的优质经验导入网上平台,以线上互联网营销情况指导完善线下零售体验,实现线上线下呼应和联动,线上线下全渠道整合已成为推动新兴消费的主要驱动力之一。乐陵调味品产业应紧跟线上销售渠道的完善和线上销售方式的多样化发展,建立线上线下全渠道体系协同发展。
(二)发展对策建议
.迎合宅经济潮流,聚焦健康高端调味品赛道
一方面,疫情期间,家庭消费是最大的需求场景。“宅在家”的生活状态和习惯仍然会继续,对消费行为也会有长期影响。在目前阶段,要创造更多在家消费的场景,推出适合家庭消费的产品组合,启动适合宅经济的营销推广方式,迎合宅经济潮流。另一方面,疫期和疫后,以安全、健康为特征的调味品备受重视,调味品高端化趋势会越来越明显。消费者对调味品的价格本就不敏感,疫情发生之后国家对食品安全、市场管理会更加重视,消费者会更加
转载请注明:http://www.ougeccar.com/rdmz/510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