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尼斯

饶玉婷肯定不聊股票的投资银行业务介绍


不聊股票的投资银行介绍

百万年薪不是梦

大家好,我今天想为大家介绍一下投行的工作内容。“投行”这个概念,前些年是影视作品中霸道总裁的高发地,也是各大高校金融专业诱拐学生的利器,slogan就是——百万年薪不是梦,这个梦真不真不予评论,反正我从业后知道了没时间做梦,别人是,我们是,什么时候在工作——Itdepends。

一、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介绍

目前,我国内地交易所市场主要分为主板、创业板、科创板、新三板、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四板市场)。其中上交所和深交所的中小板统称为主板,上交所主要是大蓝筹,深交所的中小板企业的体量相对小一些。

对于创新型和成长性的企业,深交所有创业板。很多大型互联网企业都赴美及香港上市,是因为他们大多有VIE架构或者同股不同权等情况,这在国内的审核环境下是不允许的,但是在符合国内上市要求的情况下,优选是创业板,因为国内的估值普遍高于国外,流动性高、交易活跃,当然上市排队的时间可能也相对较长,核准制下审核也比较严格。

上交所在今年成立了科创板,鼓励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以及生物医药等六大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

上述沪深两市的公司都统称上市公司。

新三板全称是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号称“中国的纳斯达克”,主要面向创新型、创业型和成长型的中小微企业,内部进行分层管理。新三板挂牌公司与沪深两市的企业统称为公众公司,均受中国证监会的监管,何为公众公司,最直接的就是股东可以超过人,如果不是公众公司,股东不可以超过人,否则就有非法集资的嫌疑了。最近新三板也将进行改革,推出精选层,这对于广大中小企业将是一个利好的消息。

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即四板市场,一般是各个地区的股权交易所,属于私募市场,挂牌企业非公众公司,而投行的业务范畴,主要集中在公募市场。

二、投资银行业务介绍

目前国内总共有家证券公司,证券公司需要证监会审核成立,而且每项业务都要授权才能开展。以中信建投证券这类大型的全牌照综合券商为例,证券公司的业务主要分为投行业务、经纪业务、资产管理、证券金融、衍生品交易、固定收益、托管、研究发展部等等,还有大量的分支机构。

我们今天讲的是狭义的投行含义,即证券公司的投资银行部(IBD),投行国内有时候也用“券商”代指,国外有时候投行指的是证券公司。

这里强调一个概念,投资银行不是投资机构,是中介机构。我们扮演的角色主要是保荐机构、主承销商以及财务顾问,我国法律规定,企业公开发行证券,是必须要聘请保荐机构以及承销机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和收购必须聘请券商作为独立财务顾问,因此投行业务很多都是牌照业务。

证券市场分为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简单分类,投行属于一级市场以及一级半市场,协助企业“生产”和销售股权,“炒股”属于二级市场,是存量股之间的交易,投行协助企业发行股份及上市,然后大家才可以买卖该公司的股票,所以我们的业务会更加靠前端,让我们推荐股票的时候就会比较尴尬,因为股票交易二级市场和投行更侧重公司基本面和合规面的一级市场逻辑及角度是差异很大的,另外要搬的砖也比较多,确实没时间盯盘。

国外投行更侧重于股票估值和销售,但是由于国内整个金融业相对起步较晚,不成熟,所以投行很多时候扮演了一个规范企业的合规教导者角色,协助企业整改以满足监管对于上市的要求,“包装”企业去寻找投资者,而估值职能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了。

很多人都知道“打新”目前在国内是稳赚不赔的,国外经常可以看到上市就跌破发行价的情况,为什么呢?因为国内IPO的发行市盈率被限制了,由于估值相较同行业上市公司偏低,因此基本不愁股票发行,买到新股是要抽签靠运气的,由于发行价格与企业实际价值不符,所以时常会在上市后一路上涨,然后逐渐震荡调整至其市场认可价格。

上述现象是因为我们的资本市场还不成熟,股票市场投资者以散户为主,而国外以机构投资者为主,为了保护广大中小投资者,不敢一下子放开发行定价。不过科创板已经开始试验自主定价机制,首批企业发行估值平均P/E在50倍左右,上市后的表现更是惊人。

三、IPO简介

下面为大家简要介绍一下IPO,其实投行很多业务是针对已上市公司的,比如非公开发行股份、发行可转债、并购重组等等,我本人也主要是做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但IPO是投行最具有代表性的业务之一,同时咱们班也有不少创业的同学,所以分享一下。

IPO,即首次公开发行。企业为什么要上市?

对于公司而言,有个有公信力的融资平台,丰富了融资手段和提高了融资容易度,更利于扩张或者并购其他企业,做大做强。

对股东而言,手里的股票更容易变现,没有上市的时候,去银行做股权质押,银行可能按净资产为依据进行贷款,但是上市后,股票质押的认可度大大提高,银行可以按股价为依据进行贷款,核心原因是股票拥有了足够的流动性。

在我国,股票市场交易实在太活跃了,纳斯达克和香港创业板可能部分股票一天都没有一笔成交,但是我国散户投资者为主的投资者结构,使股票交易整体都活跃起来了,“炒股”这个“炒”字可谓相当传神。只要股票不断有成交,那就有一个可以参考的公允价值,股票相较股权,有了一个的价值判断和变现途径。

下面说一下IPO的标准,我今天不细讲,但是想说明一下上述财务指标,主板“最近3年净利润均为正数且累计超过3,万元。”实际的过审门槛远远高于规则写的,“主八创五”这个概念去年一直在说,什么意思,主板最近一年净利润超过8万,创业板最近一年净利润超过5万。千万不要看到规则好像挺容易达到就盲目想要IPO,我们经常遇到有资本市场梦的老板,都很不忍心戳碎。

简要介绍一下IPO的审核情况:

1、整体审核趋严。年整体过会率76%,年过会率直降为56%,注意这还仅仅是上了会的过会率,还有很多在排队的企业一看形势不对,主动或被动撤材料了,所以实际的IPO成功率会更低。

2、盈利能力仍然是审核重点,被否企业的平均利润在8万左右,盈利能力直接反映了企业的实力。对于传统企业来讲,还要看你在细分行业的排名,排名不靠前IPO也比较困难。

3、审核现状:IPO区域及行业分布情况——区域行业集中度较高,提一下哪些行业在现行审核环境下IPO可能性比较低,房地产、影视娱乐、手游、高污染高能耗行业、产能过剩的行业。

下面介绍一下IPO的流程,看得见的硬性时间大概1年半左右,看不见的时间就长了,因为我们正式开始做之前都会对企业进行尽职调查,看看有什么问题需要整改,有些企业比较规范,可能1年就整改好了,有些企业问题较多,那整改周期可能就不可控了,虽然我们去报IPO的时候只用企业最近三年一期的信息进行申报,但是像历史沿革,是要从企业成立就开始看的,有些历史上股权的转让存在严重瑕疵而且不可弥补,那这个企业就不能作为上市主体了。

除了企业前期规范,材料申报以后就要排队上会,年审了家左右,年就只审了家左右,审核节奏比较难预计,排队时间难以预料,排1、2年是很正常的,而且因为审计报告有效期只有6个月,所以排队期间要不断地更新财务数据,并保持最规范的状态,要是很不幸排队期间业绩大幅下跌,那大概率只能撤材料,所以IPO成不成也很看运气。

关于IPO的费用问题,我整理了一下年IPO的费用情况,显性成本至少5万,这主要是付给各个中介机构的费用,同时还有大量的隐形成本,比如企业财务经过近乎变态的规范后的税收等成本,上市后为了满足对于相关规定的信息披露成本等等。因此,上市需要企业有极大的勇气、信心、耐心、财力和人力,可谓鲤鱼跃龙门。

诚然这个市场上有一小撮的拟上市公司和部分的上市公存在财务失真的情况,但是作为从业人员还是想说,不要存在侥幸心理,对市场、对规则要有敬畏之心,合法合规是底线。

感谢大家的倾听。

文字/饶玉婷

编辑/胡霞

逐梦星空卓而不同

清华MBAP1









































白癜风危害
怎样控制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ougeccar.com/rdmz/50751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