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突尼斯 > 人口民族 > 温情解说德国二战剧我们的父辈第二集一
当前位置: 突尼斯 > 人口民族 > 温情解说德国二战剧我们的父辈第二集一
影片第二集剧情介绍
一场不同的战争
剧情紧接第一集末,警报声响起,是苏联人的又一波进攻,在苏联人的前方,一个身影正跌跌撞撞地向阵地跑来,是弟弟弗里德汉姆,在枪林弹雨下,他是那么的无助。温特紧张地组织士兵备战,一场硝烟过后,苏联人的进攻被打退,他焦急地跑向倒在地上的弟弟,发现他只是昏了过去,安然无恙。
弗里德汉姆、温特线:
“年5月,两年前,我们在柏林告别,两年过去了,还没有结束。开始还只是一种感觉,而现在我明确地知道,德国军队并不是不可战胜的,我们在奥廖尔摆开攻势,就是说,最后一仗即将打响,能结束战争的最后一仗,我的士兵从我的脸上看到对胜利的坚信,而我却不知道我还能不能感觉到这种坚信”——温特
库尔斯克会战(BattleofKursk)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德战场的决定性战役之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大的坦克会战;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大规模的一场对攻战役,在库尔斯克爆发的一场会战,德军与苏联红军共出动了近辆坦克。参战双方共投入了约万名士兵,空军部队参战飞机超过了架,也创下两个纪录就是史上规模最大的坦克会战和最大规模单日空战。
库尔斯克会战也是德军最后一次对苏联发动的战略性大规模进攻,意图通过对苏军造成大量伤亡从而全面夺回战略主动权,因希特勒的阻挠使得对苏军发动进攻的时间不断延后,苏军事先已获取德军要进攻的情报并已建立三道纵深梯次防御线。
库尔斯克战役是苏德战争的分水岭。战役之前德军掌握有限的战略主动权,能够自主选择发动战略进攻的时间和地点;战役之后,德军完全丧失了战略主动权并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苏联红军从这里开始了收复国土的大规模进攻。库尔斯克会战同时也被视为东部战线的又一个,也是最后一个关键转折点。(你们的历史老师又来了,咳咳咳~~~)
战争的巨大开支渐渐使得德国捉襟见肘,显而易见的就是战争拖得越久,新报道的军人越来越年轻,有的甚至还是刚通过新兵训练的孩子。此时的弗里德汉姆身上已经见不到原先的影子了,他变得冷酷麻木,甚至成为一群杀戮机器中的佼佼者。面对稚嫩的新兵,他只是淡淡的说,现在他没有兴趣了解他们是谁,等活过四周,再来告诉他名字吧。
大战拉开前的夜晚,跟随温特多年的部下们突然问他:“我们胜利的把握有多大?”
温特没有欺骗战士们,他眼神黯淡,如实说出了正在发生的一切切:“德国在非洲的部队已经投降了,从突尼斯到西西里岛公里。接下来同盟国要攻击意大利,我们必须打败苏联”
一群新兵走过来打断了温特的谈话,新兵们还没有经历过战场的残酷,一个新兵兴奋地问温特:“中尉先生,我们什么时候才能打仗呢?苏联会进攻我们吗?”
另一个新兵自豪地说:“德国人一直都先发起进攻,元首说了,最晚到冬季战争就会结束。”
旁边的弗里德汉姆则笑了,他反问道:“元首说了是哪年的冬季了吗?”
新兵们对此则一脸惊恐:“这是失败主义”
温特看着他们稚嫩的脸庞,不知该说些什么,这些年轻人从未真正意识到什么是战争,他们没见过鲜血,没见过战友的倒下,在宣传机构的蛊惑下他们甚至不知道战争的天平已经渐渐倾斜,如果库尔斯克一战不能胜利,那么德国人将会失去所有的一切。想到这里他心情复杂,只是淡淡的命令新兵去休息。
温特的眼光渐渐从篝火移到远处,几个可疑的俄罗斯居民映入他的眼帘,他们不知将什么东西放在了井里,不祥的预感笼罩着他,他急忙大喊水井边的战友远离水井,然而一切已经太迟了。
第二天,国防军抓捕了可疑的当地民众,准备执行枪决。一阵枪声过后,平民成排倒下,只有一个姑娘还安然无恙,是一个新兵因为害怕枪打偏了,长官命令弗里德汉姆去结束她的生命,弗里德汉姆没有犹豫,他举起枪,那个姑娘后脑勺掀起一片血雾,应声倒下了。
“明天我们的夏季攻势即将展开,行动代号“堡垒”,我们将重新掌握战场主动权”。作战会议室里,上尉向各中队下达着任务指令。
会议结束后,上尉留下了温特,他已经发现了温特的不寻常变化。温特向他发出了无奈的疑问:“我们曾经都打到莫斯科外围了,可现在却离莫斯科公里远了”
上尉安慰他道:“我知道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一个灾难,但是我们还是可以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我们把哈尔科夫和别罗哥罗德又夺回来了”
温特苦笑着说:“丢了之后又重新夺过来了”
上尉生气了,他朝温特吼道:“打起精神来,我们必须打赢这场战争,在美国兵打来之前,这是我们最后流光俄国人的血的机会。你出去吧”
温特从会议室出来,他在战壕里漫无目的的走着,心情不知该如何
表达,他趴在战壕的边缘,看着辽阔的地平线。
“怎么才能带着自己的兵去打一场明知没有人会生还的战役,战争的最终胜利如苍蝇一般,我们为他们献上身躯肉体”——温特
战争前夜,格蕾塔来到前线慰问演出,她俨然已经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大明星了。除了维克多,好伙伴们聚在一起为格蕾塔实现梦想而庆祝,也为他们再次团聚庆祝。
格蕾塔还是那个格蕾塔,活泼率真,她高兴地说:“元首说了,今年年底战争就会结束,德国会胜利。到时候你们就到米兰和巴黎看我演出,好吗?”,然而,无论是前线的温特、弗里德汉姆,医院的夏莉,他们都清楚地明白,战争前景已经是阴晴难测了。
格蕾塔因为指挥官的私人邀请提早离开了,屋子里只剩下兄弟两人和夏莉。夏莉为了这次聚会带了很多东西,她更有很多话要跟温特说,温特转过身去避开夏莉那期望的双眸,他淡淡的说他也要走了,夏莉的语气冷淡下来,她对温特的冷漠不解,对自己的爱被忽视而气愤失望,不顾弗里德汉姆的劝阻,她跑了出去。
屋子里只剩兄弟二人,空气寂静的可怕,弗里德汉姆拦住了温特,生气的质问:“你就是个混蛋,知道吗?”温特只又是淡淡的说:“我不想让她还心存幻想”,说完他转身离去,屋子里只剩弗里德汉姆一人。
大战开始了,随着温特一声哨令,他的战士们跃出战壕,奔赴那未知的命运。
“年7月7日,决定战争输赢的最大规模的坦克战已经进行了三天,多辆坦克相互对峙。弗里德汉姆说得对,红军有备而来,我们损失惨重,多日来我们一直在等待支援”——温特
在没有坦克支援的情况下,上尉命令温特带领他的小队,夺取两公里外的一个电报站,并要求不惜任何代价夺取并坚守它。
战斗进行的异常艰辛,苏联士兵守备充分,十分顽强。前进的路上年轻的战士们一个接一个的倒下,而夺取电报站的任务依旧是那么遥不可及,温特感到绝望,他不得已暂时撤退。
晚上,传令兵带来了更加不幸的消息:奥廖尔附近已经发现俄国人反攻的迹象(这本该是德国人的胜利突袭,现在却变成了苏联人的战略反攻,多么讽刺)、同盟国军队已抵达西西里岛(意味着德国两线作战的不可避免,两线作战对于一个国家是致命的)、元首已将第二坦克军调到西线部署(意味着温特将失去坦克支援)、空军因为缺乏燃料无法进行空中支援。
听着一个个的坏消息,温特只感觉头晕目眩快要窒息,他的信念本就像危楼一般摇摇欲坠,此刻则轰然倒塌。这个久经战场的铁血男儿也撑不住了,他哽咽着,语无伦次地对传令兵说:“我们这里必须得有支援,没有支援...我们到不了库尔斯克”
传令兵只是说道:“抱歉,清晨之前稍作休息,你的任务仍然是夺取电报站”。
望着传令兵远去的背影,温特歇斯底里的吼道:“整个西西里岛就要失守了,为了半条街我的人都要送命!”,他的声音哽咽嘶哑,充满着绝望。
温特坐回火边,一把将命令文件揉成一团,他的士兵都低着头,不敢望向他们的指挥官。从他的语气中他们都清楚地知道,今晚是他们最后的一晚,明天他们就不必再等待了,恐惧又期待已久的解脱终于要到来。
夜深了,温特却睡不着,换岗的弗里德汉姆找到了他,他蜷坐在角落,眼神呆滞。
“你是对的,战争会把我们最坏的一面表现出来”
“对,没错,但这改变不了明天要继续战斗的事实”,弗里德汉姆只是淡淡的回应。
“直到全都倒下”
“对,直到全都倒下,我们认识的人这两年倒下了多少,施耐德、道格娄、维宾斯基、拜耳托克....都没了”
温特坐不住了,他挣扎着站起来想阻止弟弟继续念那些名字,他把每一位战士当做自己的兄弟,他一直不愿想起他们的牺牲,这令他心如刀绞。
弗里德汉姆则更激动地吼着:“只有战争结束了才会停,我们就是屠宰场的牲畜,今天还是英雄,明天就成了猪”
“这样没意义”,温特哭了。
弗里德汉姆转过身来,愤慨的一把抓住温特的衣领“根本就没有意义,上帝抛弃了我们,现在只剩下我们了,没有该死的元首、将军,只有这些人”
他越说越激动“要是明天我们都死翘翘,好,那也就算了。但是你得领着我们,我希望你领着我们”,说完他转身离去。只剩茫然的温特一个人。
第二天,激烈的战斗打响,一发火箭筒袭来,温特被爆炸的冲击波震得耳鸣目眩,在恍然中,他看到倒在地上的战友死前绝望无助的眼神、看到向他靠拢的部下被子弹打穿而倒下,他头脑昏沉,四顾茫然,又一发呼啸的火箭筒朝他袭来,瓦砾飞溅,他失去了意识。
弗里德汉姆看着一片瓦砾中倒下的哥哥,以为温特牺牲了,他绝望的呼喊着哥哥的名字。丧失理智的他,面对俄国人机枪,毅然冲了上去,战友们紧随其后,他们终于拿下了阵地。
战斗结束了,除了留守的一名士兵,小队却只剩下弗里德汉姆和新兵马汀两个人了,面对着眼前残破的电报站,弗里德汉姆大声苦笑起来,他丢弃了他的武器,在原地踱起步来,“就为了这个”“为了这个”他的语气变得悲戚,“天啊”“为了这个,啊”,他四处摔砸着东西,不知如何发泄内心的伤痛,马汀在旁边完全不知道该如何安慰他。
是啊,就为了这个,为了一个巴掌大的毫不起眼的街区,数十位年轻人奉献了他们的生命,包括他的哥哥温特。战争已经注定了失败的命运,但无谓的死亡却仍在继续,他们死的毫无意义,像牲畜一般在这修罗战场里被屠杀。
弗里德汉姆渐渐冷静下来,他告诉马汀,他们在这里等到天黑,要是援军还不到就撤退。天色渐渐黑起来,马汀借着微弱的火光在给母亲写信,弗里德汉姆也第一次认真的聆听他的故事。
马汀像弗里德汉姆一样,是最不该出现在战场上的人,他是一个书呆子,在大战开始前紧张的尿裤子。初入伍时他甚至还幻想着等战争胜利,他就在本次冬季学期入学,在弗莱堡,师从海德格尔教授,学习哲学和历史,但现在看来,这个愿望是可望不可及了。
马汀的母亲48岁才怀上马汀,那是一个奇迹,她一个人把儿子抚养长大。她是一个简单的母亲,为了不让儿子入伍,她跑到国防军那里求情说:“那是我唯一的儿子,他得上大学,不能入伍参军”。然而国防军却因为她不顾国家利益,把这位68岁的老妇人关了一夜。
时间差不多到了,援军还没有到来,弗里德汉姆和马汀决定离开,马汀颓然着站起来,却忘记了弗里德汉姆的警告:西伯利亚的猎人能在米开外击穿一枚硬币。他刚站起身子,一颗子弹就呼啸而来,他倒下了。
马汀在给母亲写信时,一直喃喃自语:“我不能死”,是啊,他死了,68岁的老母亲该怎么办呢?马汀是个孝子,战争已经失败,但他从不想母亲担心,只是在给母亲的信上说他推迟到夏季入学。马汀自知死亡的命运不可避免,只不过,没想到来的是那么快。(马汀不是主角,但他这段戏看的我很心碎)
弗里德汉姆哽咽着拿走了马汀的铭牌和他那封信,“我很抱歉,马汀,但我没办法带上你”,窗外苏联人的嘈杂声已经越来越近,匆忙间弗里德汉姆望着地上死去的苏联士兵,突然有了主意,他穿上了敌军的衣服,孤独的消失在夜色中。
弗里德汉姆一个人茫然的向德国的防线走去,一颗子弹擦过他的心脏,他还是继续向前走,他倒下了。几个德国士兵出来查看情况,
打着赌这个苏联士兵的生死,那个留守的战友认出了他“天啊,是弗里德汉姆”“他怎么穿着敌军的衣服”,战友医院。
在医院中,夏莉认出了昏迷的弗里德汉姆,她苦苦央求军医杨救救他,弗里德汉姆很幸运,抢救后他苏醒过来,夏莉高兴地对他说她已经给温特写信,说他还活着。弗里德汉姆却告诉了夏莉噩耗:温特已经牺牲了。
痊愈后的弗里德汉姆和格蕾塔一起告别夏莉,回到了祖国,他敲响了家门,母亲见到他喜极而泣,父亲却一脸失望。父亲更希望是哥哥温特安全回来吧,而他的死活父亲恐怕是丝毫不关心的。面对父亲的冷漠,他只是淡淡的说:“让您失望了,子弹离心脏只差一厘米”
面对父亲的冷漠、市民们的无知狂热,弗里德汉姆决定离开,说来奇怪,战场现在更像他的家了,杀戮和鲜血甚至比安逸的日子更让人亲切。他主动申请回到战场,在母亲的苦苦哀求和不舍阻拦下,他还是义无反顾的迈出了家门。
温特从眩晕中醒来,战斗已经结束了,四周满是战友的尸体,他心如死灰,眼神呆滞,摇摇晃晃的只想逃离战场,在废墟中,他漫无目的地走着,苏联士兵的嘈杂声从远处硝烟中传来,求生的本能使他钻进一辆被炸毁的坦克躲避,他划亮一根火柴,一个浑身烧伤的驾驶手映入眼前,“水”那个将死的人说道,温特默默递给了他水,陌生的战友喝过后把水壶还给了温特,两个人就这样在沉默和黑暗中度过了一夜。
第二天,温特醒来时那个驾驶员已经死去了,他爬出坦克,如行尸走肉般走在乡间田野上,这时他发现了一个废弃的小屋,他决定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不再过问战争,什么荣誉、责任都见鬼去吧,现在他只想过安静的日子来忘记一切。
“年9月,刚参军那会儿,我们为祖国而战,到了后来,开始怀疑这一点了,就为战友而战,我们不能抛下战友不顾,可要是战友都死光了,那该怎么办呢?就剩你一个人了,只剩下你一个,自欺欺人了”——温特
他的平静生活没有持续很久,一天来问路的党卫军发现了他的真正身份,没有反抗,温特平静被捕,也许在他心里,活着与死去早就没有分别了,与其如同行尸走肉一般活着,不如痛快的一死。
上尉来看温特,告诉他审判结果是枪毙,明早6点执行。他与温特这位老部下从年法国战役起,就一起共事了,将近四年了,他们一步步目睹了德意志帝国的风光和衰落。此刻长官感慨万千,温特却只是平静的说:“没关系,这样也好,人们只需想清楚,是死还是被欺瞒”
在牢房里,温特等待着死亡的降临,他很平静,甚至期待。
格蕾塔、夏莉线:
格蕾塔在党卫军中校的帮助下声名大噪,但她也知道军官只是把她当做一个玩物,她对军官的抱怨越来越深。
在接到要去东线巡回演出的消息时,她对于给又臭又脏的底层士兵唱歌很是厌弃,但为了不违背中校的意愿她还是去了。在大战前,她遇到了迎接她的夏莉、弗里德汉姆和温特,四个伙伴在大战前度过了欢快的时光,只是格蕾塔能隐隐感觉到,三位昔日知心的伙伴变了,变得有些陌生了。
由于错过了回去的飞机,格蕾塔来找夏莉帮忙,夏莉正在帮助一位颈动脉大出血的士兵,她呵斥着呆滞的格蕾塔来帮忙。
医院景象惊呆的格蕾塔跑到屋外呕吐起来,夏莉却只是点燃了一支烟,静静看着她,医院里惨叫声不时响起,格蕾塔问她:“你是怎么忍受的了的”,夏莉没有说话,过了一会,格蕾塔又喃喃说道:“你变了”
弗里医院,夏莉哭泣着哀求主治军医救救他。手术很成功,弗里德汉姆醒了,然而他却带来令夏莉心碎的消息:温特在战斗中牺牲了。
夏莉的头脑在那一刻懵了,整个世界轰轰作响,一直以来支撑她的精神支柱倒塌了,她找寻不到生活的动力。她一个人在昏暗的灯光下望着那张年他们五个人的照片,潸然泪下,她只是一个女人,她需要安慰。夏莉想起了什么,转身上楼叩响了医生的门,没等医生反应过来,她已经吻了上去,大概自暴自弃才能让她暂时得到解脱吧。
格蕾塔回到了柏林,目睹了前线的惨烈再加上听闻温特的死讯,她对于战争前景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一切根本与宣传不一样。她在那间熟悉的啤酒馆与一群狂热的即将参战的士兵相遇,面对着士兵不断的挑逗,她心烦意乱,终于,她选择了爆发:“先生们,我有一个大消息要告诉你们,这仗打不赢了”
空气凝固了,每个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士兵们面面相觑,格蕾塔只是藐视的看着他们,留下了呆若木鸡的众人。
从东线回来之后,格蕾塔就无法联系到党卫军中校,她知道他在躲避这段关系。于是,她直接打电话到了军官的家,军官的妻子接到了电话,了解到了他丈夫不为人知的一面。
她的举动惹恼了军官,不久之后,党卫军找上门来,以战争悲观主义、煽动群众罪、侮辱元首罪逮捕了她,她又一次见到了军官,不过这次不是在温柔的床上,而是在冰冷的审讯室里。军官对于格蕾塔破坏他的家庭关系异常愤怒,他丝毫不顾及情面。
格蕾塔只得拿出自己的底牌,她已经有了军官的孩子,如果她入狱,就等于是军官亲手拘禁了自己的孩子。军官转过身去,格蕾塔以为自己已经说动了他,谁知军官猛地转身一拳,打在了她的肚子上。躺在冰冷的地板上,格蕾塔抽搐着,她知道她将要失去一切了。
维克多线:
在前往奥斯维辛的列车上,维克多遇见了阿丽娜,一个年轻女孩。阿丽娜不相信德国人的说辞,她坚持不逃亡就是死路一条。维克多被她说动,为了能再次见到格蕾塔,他选择了冒险。
他们挖穿了火车底板,并成功逃亡,一路上他和阿丽娜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好心人的帮助下,他们一同加入了波兰的游击队。
但情况对于犹太人依旧十分冷酷,当地的游击队对待犹太人丝毫不比德国人慈善,维克多只得小心翼翼隐瞒着自己的身份。
观影感悟
在本集中,五个好友都在战争中继续他们的苦难挣扎。
威尔汉姆·温特,在第一集时,他只是对自己的信仰产生了质疑,不再盲目的信任元首,但对于战争,他还是坦然接受。但在第二集,随着战争形势的一步步恶化,面对着毫无意义的死亡任务,他歇斯底里的吼道:“整个西西里岛就要失守了,为了半条街我的人都要送命”,他的信念在那时就已经崩塌了。最终战友一个个的牺牲彻底击溃了他,他渴望逃避一切,在乌克兰的乡野独此一生,然而他还是逃不出命运的魔爪。
弗里德汉姆,自从第一集转变以来,他就与哥哥温特的变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与哥哥不同,战争将他锻炼的愈加冷酷了,他完完全全抛弃了自己的以往,生存是他的唯一目标。就像马汀问他的问题那样:“您是如何在战争中活下去的呢?”
弗里德汉姆只是淡淡的说:“希望倒下去的是身边的人,而不是自己”
夏莉,一直以来暗恋着温特,却一直不敢说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战争也使得她愈加坚强起来,但在听闻温特牺牲的消息时,她无法故作坚强,选择投向了身边最近的医生的怀抱,她需要新的感情来慰藉心灵缺失的爱。她还是深爱着温特,不过她等不起他了。
格蕾塔,俗话说,战争远离漂亮的女人,会唱歌的漂亮女人更是不论在哪个时代都是吃香的,但长期以来纳粹军官的庇护使她忘记了这是一个怎样的时代。在啤酒馆她祸从口出,倒在审讯室地上的那刻起,她才意识到,她就像一朵温室里的玫瑰,军官就是那个使她在严冬存活的温室,失去了军官的庇护,她的一切都是那么脆弱。
维克多,为了能在见到格蕾塔,他一路逃亡,掩盖自己犹太人的身份,苟且偷生,那张照片他一直带在身上,照片中恋人的笑容灿烂,这支撑他走过最黑暗的时光。
战争是残酷的,对每一个人都是。能身处和平的时代对我们来说是多么的幸运啊,愿每一个人都能珍惜岁月静好,珍惜身边的朋友,好好度过自己的人生,我想这就是这部剧要告诉我们的最大哲理。
哦,对了,针对推荐的影片的链接问题,我决定以后在每篇文章末尾带上电影链接,免去大家找寻电影的烦恼,希望大家能向身边人多多推荐,谢谢大家!
本期的电影解说就到这里,可能这篇文章有点长,但还是那句话,确是肺腑之言,不吐不快!(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作者删减)
搜索“电影惊叹号”或长按下方本哦!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长春白癜风医院北京中科助力白癜风康复转载请注明:http://www.ougeccar.com/rdmz/223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