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成梁:把期望降低,惊喜就会出现》(点击阅读)“有些事,对有些人来说是很大的挫折,对我而言,我不认为是挫折。比如插队。没什么郁闷、纠结的。”
“把生活中积累的经验、体验,融入绘本中,个人情感可以在绘画中得到渲泄。”
“马路上,穿着不同服装迎面走过来的人,是有生命的,他的服装也是有生命的。”
“随时随地关心周围的生活,因为它是五彩的。”
……
我是在采访一位儿童图画书领域的画家?还是在倾听一位长者的生命经验?
与绘画语言相比,朱成梁的口头语言似乎没有那么丰富。但就在我不经意的当口,他的“妙语”或“金句”却砰然而出。
在约采访前,朱成梁对我说话的语气就像个老小孩:“我就这点‘货’,也榨不出什么油水了。”
采访结束后,回来听录音、写稿,与他进一步沟通,他说必须在文章中删掉一些他所获得的重磅级奖项,理由是,“得奖写多了会讨人嫌”,甚至对自己被提名度国际安徒生奖的事也浑然不知;在提及他所绘画的作品时,让我一定不要忘记备注文字作者的名字,还有出品方及出版社的名称……
文章写好后,他建议我把他的“金苹果奖”奖杯中支撑小城堡竖立的金属杆脱落的事儿当个小插曲写一写,他可是一直在等待这只“金苹果”完壁归来呢!写此后记的当口,我给他发信息,问他奖杯修复好了没?
他回我:“金苹果”正在路上,还未到手!
七十多岁的朱成梁,活成了许多人想要成为的老小孩。
在朱成梁众多的作品中,我尤其喜欢《老轮胎》和《火焰》。前者中的许多场景,总能让我想到经历过的一些故事;后者中的狐狸妈妈,也好像初为人母时的自己。这两本童书,绝对可以从1岁读到岁。
当我问到他,为什么许多读者喜爱他的作品,或者说即使他不断变换自己的绘画方式,但熟悉他的人,还是能够从众多的图画书中快速识别出他的风格?
他的回答是:
“这就像人的‘基因’,你发型再变、服装再换,但是你眼神的变化、习惯的东西,是去不掉的。比如用色的习惯,造型的习惯,构图的习惯。这是我比较大的一个特点,也许也是一种局限。”
我对这个看上去中规中矩的答案并不满足,于是我说,“我认为您的作品有一个重要特质,那就是:始终有一种叫作‘激情’的东西潜藏其中。”
朱成梁听完呵呵乐着,随即笑答:“那是假装的吧。”
我还企图通过他不少作品中运用到的丙烯颜料的特质,来探究一下他性格中鲜为人知的一面。
于是在采访他之前,我请教学过绘画的儿子和一位画家朋友,关于油画中丙烯颜料的使用,以及丙烯与水粉在绘画表现上的差别,包括使用不同颜料是否能体现一个人的性格特征等等。
采访他时,我故意问他为什么那么喜欢用丙烯来作画?
“没有那么多讲究,我就是偷懒,图省事。丙烯既有油画的饱满,又有水彩的透薄,还没有油画颜料的松节油味道,环保,易清洗,外出写生也方便好用。”
哈哈!就是这么简单直白。
我也就不再追问他为什么还有不少作品会常常用到水粉之类的问题了。
在朱成梁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ougeccar.com/lsyg/5126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