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尼斯

以史為鏡西方鼓吹顏色革命中東承


香港文匯報訊

阿拉伯世界年爆發連串反政府示威,突尼斯、埃及、利比亞、也門政府先後倒台,被稱為「阿拉伯之春」。「阿拉伯之春」期間,西方國家極力鼓吹中東套用西方民主政制,然而大多數國家事後反而出現社會撕裂加劇、暴力事件不斷、經濟插水等亂象,也門和敘利亞等地內戰更持續至今。

「阿拉伯之春」源於年底,突尼斯小販布瓦齊齊自焚抗議警察驅趕,此後演變成全國示威,總統本.阿里翌年1月倒台。多個伊斯蘭國家幾乎在同一時間,亦出現反對強人統治的示威,歐美國家此時不斷為示威者搖旗吶喊,例如美國總統奧巴馬便曾公開要求埃及總統穆巴拉克,以及敘利亞總統巴沙爾下台,北約亦在利比亞設立禁飛區,阻止卡扎菲政府空襲反對派武裝,成為卡扎菲最後倒台的原因之一。

不過當多個阿拉伯國家真的變天後,各國卻馬上陷入內亂。埃及在年舉行首次民主選舉,穆斯林兄弟會的穆爾西上台執政,但穆爾西鼓吹尊崇伊斯蘭教,加劇國內宗教矛盾,加上施政不得人心,當地隨即再出現大規模示威。埃及軍方年發動政變,推翻穆爾西政府,但當地經濟此後仍沒改善,年埃及鎊更被迫貶值五成。

突尼斯是「阿拉伯之春」國家中相對和平的一個,獲西方大力吹捧為成功個案,但其實當地民生過去數年持續未見改善,失業率維持在15%以上高位,年更發生兩次嚴重恐怖襲擊,導致旅遊業大受打擊。突尼斯第納爾在過去兩年已累積貶值兩成多。

利比亞內戰求助西方被拒

至於利比亞和也門的命運則更悲慘,利比亞反對派武裝分子在年8月,攻陷首都的黎波里,卡扎菲同年10月更被殺,當地翌年7月舉行民主選舉。然而利比亞新政府根本無力管治,地方武裝勢力持續壯大,當局向西方求助,卻不得要領,導致利比亞內戰至今,的黎波里近月更被圍困。

也門方面,該國年1月爆發示威後,總統薩利赫同年11月倒台,當地翌年舉行總統選舉,但無法擺平亂局,內戰更愈演愈烈。現時也門淪為沙特阿拉伯與伊朗的代理人戰場,伊朗支持的「胡塞」武裝與沙特支持的政府軍激烈交火,受害的只有平民。

世界銀行非洲區副行長加尼姆曾直言,中東地區民主體制不健全,根本不可能在一夜之間,變成民主運作良好、可改善人民生活的國家。西方當初為「阿拉伯之春」吶喊助威,各國變天後卻只換來動盪惡果,慘況值得深思。

「宣揚民主」作幌子美借NGO顛覆各地政權

踏入21世紀,中東和中亞多個國家先後爆發「顏色革命」,導致政權倒台,陷入政治混亂,當中都少不了美國的身影。美國政府干預外國內政的手法可謂「駕輕就熟」,主要透過聯邦機構「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向遍佈全球各地的美國非政府組織(NGO)發放資助,讓它們在目標國家以「宣揚民主」為幌子,實質勾結當地反對派顛覆政權。當年爆發顏色革命的國家,不少至今仍局勢動盪,民生困苦,或多或少要拜美國這幕後黑手所賜。

數目逾萬扮獨立挾民意

美國非政府組織受華府資助,被暱稱為政府和企業以外的「第三部門」,由於它們表面上屬獨立及非牟利團體,行事較不受注意,對於一些國民不喜歡美國霸權的目標國家而言,提倡民主的NGO會較受信任,絕對是華府心目中最理想的顛覆政權工具。

在外國活動的美國NGO多達逾一萬個,不少組織之間均有聯繫,較活躍的包括國家民主基金會(NED)、美國和平協會及自由之家等,它們建立更多轄下組織,形成極其龐大的網絡,影響力巨大。例如NED每年接受華府約1億美元(約7.8億港元)資助,它們自年代起已在烏克蘭投放巨額資金,表面「宣揚民主」,暗中煽動社會不穩。

NED旗下機構「國際共和研究所」長期資助烏克蘭所謂的「獨立智庫」研究自由市場改革,在年烏克蘭大選,國際共和研究所進行票站調查,顯示反對派領袖尤先科大幅領先,讓尤先科以這數據鼓動支持者上街抗爭,推翻勝選的總理阿努科維奇,成功發動「橙色革命」。

幕後出資培訓「示威人才」

年中東和北非爆發「阿拉伯之春」反政府示威浪潮,多個政權倒台,NED等美國非政府組織不單出錢資助反政府組織,更參與幕後「操盤」,培訓反政府分子策劃示威遊行等技巧,讓他們成為「馬前卒」。埃及一名示威領袖不諱言曾獲邀到紐約出席論壇,坦言學到的技巧對「革命」十分有用。

美國政府每年「推動全球民主」的預算達10億美元(約78億港元),大部分透過NGO資助目標國的反政府組織。華府如此「大開水喉」,當然不會做蝕本生意。有USAID官員說穿了政府的盤算,當反對派顛覆政權引發國家動盪,勢必增加軍備開支,美國便可大量傾銷武器,「非軍事手段對比全球軍事開支根本微不足道,但成果較軍事作戰豐厚得多」。此外,當改革派一旦上台,勢必靠攏美國,屆時這筆投資的回報將以倍數計。

中亞政經倒退人民離鄉謀生

位於中亞的前蘇聯加盟共和國格魯吉亞和吉爾吉斯斯坦,本世紀初分別在西方支持下,爆發「玫瑰革命」和「鬱金香革命」,兩地其後成立親西方政權。然而事隔多年,兩國政局和經濟均未見改善,更有戰爭爆發,人民生靈塗炭。

格魯吉亞年國會選舉後,反對派以選舉舞弊為由發動反政府示威,親美的反對派領袖薩卡什維利其後當選總統,事件被稱為「玫瑰革命」。不過,格魯吉亞民生此後仍然困苦,去年失業率達14.1%,高於「玫瑰革命」前的11.5%,反映經濟不景。

年格魯吉亞更與俄羅斯爆發戰爭,此後失去阿布哈茲和南奧塞梯兩個自治共和國控制權,領土大幅縮減。格魯吉亞上月再發生反俄示威,俄方其後封殺來往格魯吉亞的航班,打擊格國經濟。

吉爾吉斯斯坦則在年發生「鬱金香革命」,獲美國支持的反對派領袖上台,卻導致國家南北分歧加劇。當局其後為改善經濟,重新靠攏俄羅斯,觸發年第二次反政府示威,吉國此後政權更迭頻繁,由於國內欠缺就業機會,近25%就業人口被迫到俄羅斯謀生。

顛覆外國六陰招

灌輸仇恨

向目標國家民眾不斷灌輸仇恨執政者的思想,藉此引發大規模騷亂,並將騷亂美其名為「非暴力抗爭」,企圖站在道德高點,引起全球關注和支持。

煽動青年

主要針對目標國的青年建立一些組織,透過小恩小惠吸引青年參加,然後對他們以洗腦方式灌輸思想,讓他們嚮往西方國家,對本國不公現狀及政府腐敗產生憎恨。

扶植反對力量

着重培訓一些有領袖潛質的人,由他們組織反對力量,吸引更多群眾支持,甚至傳授他們為了在大選取得勝利,可以如何不擇手段。

誤導民意

NGO許多民調專家專門找一些對政府不滿的民眾訪問,然後廣泛散播民調數據,使一些不明真相的人認同有關民調,接受NGO的觀點。

放大遊行衝突

在目標國組織反政府行動時,對示威遊行及與當局的衝突程度準確拿捏,讓其他群眾產生同情心而加入示威,壯大規模,藉以贏得各國支持。

散播「預言」

在目標國家散播預先制訂的「預言」,引起群眾關注,讓他們相信就連他們信奉的宗教或神靈,都預言國家需有變化,甚至執政者要下台,使不明白真相的人信以為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ougeccar.com/xzqh/50857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