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传递健康和希望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zn_bjzkbdfyy/年的哈尔科夫反击战过后,德军成功将南翼的战线恢复到了年斯大林格勒战役之前的模样。此时,德军在中部形成了奥廖尔突出部,而与之对应的苏联则在奥廖尔南部的库尔斯克形成了一个突出部,加上之前已经形成的勒热夫-维亚济马突出部,在苏德东线战场上,双方的战线整体呈现出犬牙交错的态势。苏德双方显然不会满足于这样的局势,因此,下一步的军事行动对双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库尔斯克战役之前的东线局势
德国的计划
随着步入春季,河水解冻,东线战场进入泥泞时期。德军内部就是否展开攻势、如何展开攻势、何时展开攻势进行了激烈的辩论。陆军总参谋长蔡茨勒提出了围绕库尔斯克进行积极攻势的“堡垒”计划,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冯·克鲁格和南方集团军群司令冯·曼施坦因都对此计划表示认可,曼施坦因认为“堡垒”计划的施行尽管会使顿涅次地区的防守压力骤增甚至全面丢失,但“堡垒”计划若能取得最终成功可以抵消顿涅次地区的失利,并重新夺回东线战事的主动权。他希望能够在泥泞时期结束之后立即对库尔斯克突出部形成钳形攻势,依靠德国坦克军的高速性进攻库尔斯克,凭借强大的钳形攻势,一举围歼库尔斯克一带的苏联中央方面军和沃罗涅日方面军。而克鲁格也坚决希望,发动攻势的日期一定要越早越好,否则奥廖尔突出部的防御压力会越来越大。
但第九集团军司令莫德尔和装甲兵总监古德里安对“堡垒”计划表示强烈反对。莫德尔根据最新的情报,向希特勒陈述了苏联在库尔斯克已经有了充足的准备,这体现在两个方面:苏军早已将大批机动性强的军队撤离了库尔斯克地区,并为驻防的苏联士兵配备了最新式的反坦克火箭筒,同时苏军在德军最有可能进行攻击的突破点上已经配备了强大的炮兵和战防部队。在过去一段时间里,由于中央集团军群将大量兵力放到了防御勒热夫-瑟乔夫卡-维亚济马一线,以图对莫斯科的攻势能东山再起;以及奥廖尔突出部同样要面对来自苏联两个方向的防御压力。因此,莫德尔认为中央集团军群并没有把握能够完成“堡垒”计划的既定目标。而古德里安认为德军在库尔斯克的攻势毫无意义,并且这样一场战役势必会导致战车受到严重的损失,而这些损失是难以弥补的。
对于崇尚“战争经济学”的希特勒而言,顿涅次地区所生产的资源是他绝对无法轻易放弃的。尽管犹豫再三,他依然决定进行“堡垒”计划,但是他没有完全听从克鲁格和曼施坦因的建议,即在泥泞时期结束之后迅速发动库尔斯克战役。由于希特勒主动承担了斯大林格勒战役失败的指挥责任,因此从政治上考量,他已经无法再接受像斯大林格勒一样的惨败,所以他希望借助德国坦克技术上对苏联坦克所呈现出的优势,更为稳妥地收获库尔斯克战役的胜利,从而恢复他因斯大林格勒战败而失去的那部分人民支持。
中央集团军群负责向南实施突击的是莫德尔指挥的德第九集团军,该集团军下辖16个德国步兵师、7个装甲师,共33.5万名官兵,以及大约辆坦克与自行火炮。在库尔斯克正西面的则是德第二集团军,共9.6万名官兵,在雷利斯克和谢伊姆河流域的关键地带布置防守,以防止苏军切断南方集团军群和中央集团军群的联系。南方集团军群负责向别尔哥罗德-普罗霍夫卡-奥博扬一带发动进攻的是霍特率领的第四装甲集团军和肯普夫集团军级支队,第四装甲集团军下辖第五十二军、第四十八装甲军和党卫队第二装甲军,共约22.4万名官兵,以及大约辆坦克与自行火炮;肯普夫集团军级支队下辖6个装甲师、5个步兵师,共约12万名士兵,以及大约辆坦克与自行火炮。
苏联的计划
在3月中旬的哈尔科夫反击战中,苏联遭遇了自斯大林格勒以来最大规模的惨败。虽然德军达成了他们的战略目的,但苏联军队在南翼战场士兵数量和武器数量上的优势并没有就此消失殆尽。因此,就拟定泥泞时期的军事方略,苏联军队依然可以采取不同的、可行的进攻或防守方略。沃罗涅日方面军司令瓦图京主张采取先发制人的策略,重新对哈尔科夫发动攻势,以夺回在哈尔科夫反击战中丢失的战场主动权。从后来战局的走向和德军的部署中,瓦图京的计划正中曼施坦因的下怀,因为此时的德南方集团军群正蓄势待发。
虽然斯大林更倾向于瓦图京的主动出击计划,但在朱可夫元帅和苏军总参谋长华西列夫斯基的力主之下,佐以3月份和4月份苏军对德军阵地的长期侦查,斯大林选择了两位元帅所提出的加强防御、转守为攻的计划。苏联军队在库尔斯克南北两侧,分别布置了以反坦克炮、反坦克壕沟为主的三道防线,以期在这两侧的阵地拖垮德军的南北夹击,为进攻奥廖尔突出部、以及西方国家在非洲和地中海一带的其他军事行动和变数争取时间。
苏联最高统帅部认为,德军的主要突击方向为克鲁格所指挥的德中央集团军群,因此将罗科索夫斯基指挥的苏中央方面军部署在库尔斯克北部的法捷日-波内里一线来进行防御任务,朱可夫也在这一侧,而瓦图京指挥的沃罗涅日方面军则是部署在苏贾-奥博扬一线抵御德南方集团军群的进攻。中央方面军和沃罗涅日方面军一共有.6万名士兵,辆坦克和自行火炮。而苏草原方面军和西南方面军就在他们的身后,随时可以投入防御库尔斯克的任务,也可以在德军进攻失势的条件下对别尔哥罗德和哈尔科夫发动反击。
第一阶段:德军的进攻
本以为最迟在5月第三周发动攻击的曼施坦因,最终在7月才等来希特勒发动进攻的命令。在这期间,5月13日,德国非洲军团在突尼斯投降,25万德意联军被俘,非洲战役以轴心国的全面失败告终。7月4日,库尔斯克会战正式打响,在9天的战斗中南方集团军群突破了苏军的两道防线,一度攻占普罗霍夫卡,却依然无法封锁所攻占的区域,也无法强迫苏军退却。
同时,中央集团军群进展缓慢,莫德尔的第九集团军所配备的波尔西虎型战车缺少近战手段,在孤军深入的情况下无法消灭正面苏军的火力,最终莫德尔仅仅推进了六里便难以为继。7月7日,德军攻入波内里,但苏军依然掌握着城内的重要据点,莫德尔的进攻也在这里戛然而止。随着7月10日,盟军在西西里岛登陆,希特勒不得不抽调中央集团军群的部分兵力支援意大利战场。另外,苏联对奥廖尔突出部发动攻击,中央集团军群被迫撤出“堡垒”行动,转攻为守。
7月13日,库尔斯克战役的中央集团军群的进攻战斗被希特勒彻底叫停,克鲁格将军队向西撤退,维持主要战斗力的同时,还需将部分兵力调至意大利战场,意大利军队的战斗力低得可怜,在本土根本无法抵御盟军的攻势。7月25日,墨索里尼下台,意大利正式退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已指日可待,希特勒苦心经营的地中海防线正式宣告崩溃。与此同时,库尔斯克南翼的战斗依然在继续着,希特勒赋予了曼施坦因消灭南方集团军群正面之敌的权利。曼施坦因始终认为苏军已成强弩之末,若能拿出“壮士断腕”一般的勇气,德军便可收获库尔斯克战役的胜利。然而南方集团军群之后的多次攻击并无成效。7月17日,库尔斯克战役德军进攻全部结束,苏联军队正式全面反攻。
苏联军队在德军进攻失势后展开反击
第二阶段:苏军的反攻
苏联军队的反击首先在奥廖尔突出部开始,苏联西方方面军和布良斯克方面军在7月12日从奥廖尔北部发动进攻,15日,中央方面军也投入了对奥廖尔突出部的攻击。在巨大的钳形攻势和希特勒抽调中央集团军群兵力的不利条件下,克鲁格和莫德尔已清楚地意识到:奥廖尔的丢失已不可避免。最终中央集团军群在得到希特勒的首肯之下撤至布良斯克-纳夫利亚一线。8月5日,苏军攻入奥廖尔,15日,苏军攻入卡拉切夫,至此,库尔斯克战役的北侧部分就此结束。
8月3日,苏联草原方面军和沃罗涅日方面军在南翼实施反击,由于曼施坦因对苏军的错误评估,导致德军对苏军的反击毫无准备,托马洛夫卡被苏军轻易地包围起来,5日,苏军收复别尔哥罗德。沃罗涅日方面军司令瓦图京再一次对局势产生了过于乐观的评估,苏联的坦克部队和步兵部队再度严重脱节,哈尔科夫的失利即将在波尔塔瓦一带重演。11日,曼施坦因发动反攻,尽管围歼了数个苏联坦克兵团,却没能彻底扭转南翼德军崩溃的战局。在苏联强大的兵力优势之下,22日,曼施坦因被迫放弃哈尔科夫,至此,库尔斯克会战全部结束。
纵观库尔斯克战役,德军最大的问题就是害怕失败。希特勒希望将后方所有的新型坦克投入到这场赌上第三帝国命运的战役,以期获得库尔斯克战役的全面胜利,然而漫长的准备时间使得苏联军队得以进行更为坚固的防御部署。得益于苏联军队高超的侦查技术,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德军都没能做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闪电战”的突然性。很多将领认为希特勒过于保守的进攻策略,再一次对德军将领形成了掣肘,但也很难就此得出德军如果提前发动攻势就可获得库尔斯克战役胜利的结论。根据目前的资料显示,库尔斯克战役,德军损失50万名德军官兵,而苏联军队则损失了超过80万名官兵。然而,尽管德军给苏联军队造成了更多的创伤,但没能达到战略目标的战役毫无疑问是败仗,此役过后,德军东线开始了全面崩溃之路。
参考文献:
《失去的胜利》德埃里希·冯·曼施坦因著
《闪击英雄》德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著
《回忆与思考》前苏联格奥尔吉·康斯坦丁诺夫·朱可夫著
《毕生的事业》前苏联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华西列夫斯基著
转载请注明:http://www.ougeccar.com/rdmz/5154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