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尼斯

从石头山到花果山


从石头山到“花果山”

——淄博市淄川区河东村村民张汉修带领村民致富记

夏日的黛青山一片绿意葱茏,花果飘香,游客们谁都想不到,这座如黛青山的前身,竟是座奇丑无比的石头山,它是如何做到华丽蝶变的呢?有人指给记者看,就是那位裤子上带着些泥土,看上去像个工人的老总张汉修,凭着“愚公精神”硬是将一座荒山变成花果山的,于是,我知道了一个人和一座山的故事。

黛青山位于淄博市淄川区罗村镇的河东村,作为河东村人的张汉修,多年前做煤炭生意发家致富,但提前过上小康生活的他,每每看到家乡那座因采矿而造成的石头山,就感到特别痛心,便萌生了把这座秃山变成旅游景点的想法,这样既能在罗村镇这个工业区给大家增添一个休闲之处,又能把石头山变成花果山,给村民增加致富机会,于是张汉修不顾家人反对,跟村里签订了20年的土地流转合同。

万事开头难。年的黛青山布满大大小小废弃的矿坑,嶙峋的石头裸露着,和周边的巍峨群山极不搭配。作为共产党员的张汉修坚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流转石头山土地多亩,注册资金万元成立淄博河东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开始了变废弃矿坑为如黛青山的征程。

对这样一个无水、无路、无电的“三无”荒山,以前来的一拨拨开发商看了都摇头,原有的雄心壮志顷刻烟消云散,但是张汉修不信征服不了它——没有水,就自己在山上打井;没有路,就自己修路;没有电,自己架设线杆通电,对矿坑实行生态修复,大的矿坑引水过来变成莲叶田田的藕池。第二年,这里就荷花争艳,水鸟翩翩,一个生机勃勃、花红柳绿的生态公园出具规模。

年,张汉修带领员工在黛青山种植了软籽石榴,那时的张总信心满满,以为三年之内就能实现盈利,逐步把前期投入挣回来。没想到年冬季出奇的寒冷,大部分石榴树都被冻死,损失巨大。可是张汉修不服输,转年春天又买来软籽石榴树苗种上,为了防止树苗再次被冻死,他带领工人在三九寒天给石榴树苗们搭建了大棚。

时光流转,在过去的六年里,河东生态农业园坚持以工补农,不断投入不懈开发,矿坑得到治理,荒山变成梯田,整个生态焕然一新,俨然成了一座“花果山”,他们打机井4眼,修建了一个立方蓄水池,筑塘坝7座,新建地下冷库立方,种植富硒石榴亩,并种植桃、杏、樱桃、树莓、猕猴桃等等,林间空地还栽种牡丹、芍药、丁香、月季,当地人说:“就像孙悟空吹了一口仙气,曾经的石头山摇身一变成了名副其实的花果山。

黛青山地下富含硒,张汉修听从农业专家的建议,在山上种植了石榴和树莓,“吃硒”长大的软籽石榴味道甜美,营养丰富,眼下,正是树莓成熟季节,红的紫的树莓颗粒饱满,色泽诱人,又富硒、抗癌、抗衰老,吸烟了众多游人来采摘,大人孩子一片欢声笑语。

黛青山上不仅有远近闻名的“三大宝”——富硒石榴、富硒树莓和富硒地瓜,游客在品尝了石榴酒和石榴花蜜以后,都啧啧称赞:“黛青山上处处都是宝。”其中,无籽石榴带来诸多荣誉,年获得第十四届中国林产品交易会金奖、中国第二届石榴博览会石榴产品银奖,年,在中国第八次全国优质石榴评奖中获得金奖,在第十九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上获金奖。园区获得中国优质石榴基地,突尼斯无籽石榴山东省省示范推广基地,山东省富硒农产品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

石榴科技示范园带动周边果农多户,发展富硒水果蔬菜2万亩,做大做强了当地的富硒果蔬产业,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张汉修表示,绿色的黛青山将进一步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向“农业+文旅+康养”多功能发展,建设田园综合体,未来的黛青山会一天比一天美好。

窗外风,山东淄博。相信所有的美好都会如期绽放。文章见于《读者》《意林》《青年文摘》《文苑》《三联生活周刊》《散文百家》《博爱》《中外文摘》《北京晚报》《北京青年报》《今晚报》《扬子晚报》等报刊杂志。有文章被选为中学考试试题。文章入选《青年文摘典藏系列》、《山东精神山东人》、《中国儿童文学名家名作》等书刊,出版书籍《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中国社会出版社)。




转载请注明:http://www.ougeccar.com/rdmz/51430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