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巅疯 http://www.sjqbdf.com/m/不同于其他阿拉伯国家繁复、细密的风格,突尼斯给我的印象很简洁,简洁到我可以用四个色彩来形容这片土地。
蓝
突尼斯位于非洲大陆的北端,东部和北部地区濒临地中海,所以这里的人钟爱蓝色。他们的房屋除了墙是白色的,其他的区域诸如门、窗及其上面的装饰无一不是蓝色的,深浅不一,形状各异。
名气最大就是它的“蓝白小镇”——西迪布萨义德(SidiBouSaid)。从突尼斯离开之后我还去了摩洛哥的舍夫沙万,那也是一个蓝色的世界,但不同的是,西迪布萨义德靠着地中海,所以它的蓝与自然融入在了一起,更有海边风情,自然而然地就催生了浪漫的色彩。而事实也是如此,选一处高处的露天餐厅,视线所及,天、海、人,很美妙地融合在了一起。我去的时间正好是伊斯兰教的古尔邦节,市民放假,街市冷清,我索性就在餐厅坐了一下午,享受光阴被虚度的感觉。
相比较热门的景点,探索普通民居会更有惊喜感。我是我的私导带着走的,所以会有很多不一样的体验。那是我第一次请私导,主要的原因还是单身女性不太敢在伊斯兰教国家独自旅行,所以一切出于安全的考虑。因为颜色只有蓝白,所以即使迷失在错综复杂的小巷子里,人还是快乐的。扬州也有很多巷子,比如仁丰里、彩衣街,多是青砖黛瓦,气质氤氲唯美。我会有些想家,但是明亮的颜色和明媚的阳光似乎有抵充忧郁的功能。
白
与蓝色最能搭配在一起的颜色应该就是白色了,房屋主体被漆成白色,这样一来,建筑就有了自己的风格,城市就有了自己的特色,有的地方就出现了城市本来名称之外的昵称,就比如刚刚所提到的“蓝白小镇”。这些灵感是从何处而来呢?抬头看看突尼斯的天空就明白了。湛蓝的天空下总有成团的白云,或卷或舒,不疾不徐,突尼斯人抑制不住欲望,采了下来,摔在墙上,墙就变白了,再把门、窗刷成蓝色,呼天应海,人住在房子里,房子落在自然中,自然又跑进人的心尖上,我想应该是这样的。
我想起了以前在国内待过的一个小镇子,那个小镇要做规划,所有的东西统一设计,统一布局。结果出来的风景是主街道一排店铺招牌全是灰底白字,叫人不知该如何评价。
黄
突尼斯的地理位置特殊,隔着地中海与意大利和法国遥遥相望,距离上算近的,来往也很方便,再加上本身国力落后,所以不管是古代还是现在,它都逃脱不了被北方列强和东方势力欺凌的下场。在这个国家,人们发现了很多古罗马的城市遗址、斗兽场,奥斯曼的清真寺以及西班牙、法国人建的的军事要塞和城墙,可不管谁来建设,干活的总是原著居民—腓尼基人,他们的建筑手法通过口授的形式代代相传,都刻印在那些不同时期的建筑细节上。当现代人去看这些古老的建筑遗址时,那些土黄色的残垣断壁跟你倾诉的只有岁月的蹉跎,没有战争的悲戚,就像苍黄的大地,哪里来的胜败荣辱,永恒的只是和它一样苍老的日夜。
绿
突尼斯虽然地处非洲大地,但因为地中海的关系,气候明显地分为雨季和干季,遍地都是或高或低的橄榄树和密密麻麻的仙人掌。它们没有办法绿得郁郁葱葱,却是干旱大地的慰藉和骄傲。橄榄油是突尼斯的第一产业的支柱,产量可以排进世界前三,我也是在这里爱上了面包配橄榄油这种简单组合的食物,说来也神奇,因为地区和气候的性质,这里的面包比较干硬,难以下咽,但是抹上橄榄油之后会变得润口清香,非常好吃。在突尼斯不得不尝的水果就是仙人掌果,有经验的人可以完美地避开果皮上的刺,三刀就能把皮拨开,让你用手去抓里面的果肉,果肉是黄色的,长得很像木瓜,口感也像,只是口味不像。它不甜不腻,没有很多汁水,果肉充实,让我不习惯的是它坚硬无比的籽,卖水果的人说,直接吞下去,别咬,对胃特别好,我也不知道怎么个好处,半吞半咬地吃完了一个,因为手法生疏,还是被果肉上粘上的刺伤到了口腔。
突尼斯是一个什么都很分明的国家。有蓝白和谐的民居,也有黄绿共处的大地;有强要小费的餐馆服务员,也有仔细找零的出租车司机;有坐在露天咖啡馆成群悠闲的男人们,也有在田间和街头挣活的妇女。
离开的时间是白天,烈日下的迦太基机场因为被装饰成蓝色而没有那么的燥热,或许是因为离别又或许是因为出发,我有一点难受。离别不似以往为了回归,而将出发前往的也不是我的原生国度。旅途的漂泊无法用回家的安定去抚平,从内心里会有小小的悲怆,就这样,我的墨镜内侧升出湿气,视线变得模糊,可越发清晰是那小小的明显的悲怆,这悲怆提醒着我和我的存在,让我隐约明白,人生有些路走得越艰难就越不容易忘却,有些选择越分明就越刻骨铭心。末了,像这突尼斯的墙,和它那些蓝白之间的界限,像那突尼斯的大地,和它那些黄绿边缘的轮廓,在人们的视线里是最无法被似是而非的。
HeYue
赞赏就是最好的喜欢和鼓励??
转载请注明:http://www.ougeccar.com/rdmz/5086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