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尼斯

养成一个好习惯,你需要多少天


01

养成习惯这种说法是来自一本名为《心理控制术》的书,作者是美国的麦克斯韦尔·马尔茨。马尔茨主业是一名整容外科的医生,他通过对那些来整容的人进行观察,得出了一个结论——整容之后的人需要21天才能适应自己的新形象,而那些因病截肢的人也需要21天才能适应,期间一直会有自己的肢体还完好无损的幻觉。

书里面记录的例子本来只是习惯某种变化,这种被动式的习惯并不能简单地等同于主动的改变,并非养成一个习惯。我想这个概念可能是在翻译和传播的过程中被曲解了,最后出现了养成一个习惯需要21天的说法。

那究竟需要多少天才能养成好习惯?伦敦大学的菲利帕·拉利等人在《欧洲社会心理学杂志》发表文章,指出新习惯养成绝非21天之功,其真实的时间成本因人而异,且差异极大。

拉利等人招募了96名志愿者,并要求每个人都尝试养成一项自己有意愿践行的新习惯。一些参与者选择的习惯非常简单,例如“在午餐时喝一瓶水”;另一些人的尝试则更具挑战性,例如“晚饭前跑步15分钟”。

之后,志愿者们需要在12周时间内每天报告自己的进展。12周后,观察结束,研究团队使用统计方法分析了收集到的数据,并得出结论:养成新习惯所需的时间从18天到天不等。

这个实验的结果也没有给出具体的时间,这个数字也不够准确,毕竟习惯也分很多种,有的习惯需要更长的时间、更大的毅力才能做到。

其实不管是21天还是从18天到天不等,时间都是一个嘘头,一个好习惯的养成,它远比你想象中要难得多。因为人总是高估自己的能力,意志力不仅不坚定,还经常用错地方。比如,把意志力放在坚持这个习惯多少天上,等到计划的日期一到,就完全可能没有动力再继续了。

还有些人把养成习惯放在一些形式化的东西上,渐渐地,动机就不对了。人对想要养成的习惯,必然有很强的动机,只有想法是对的,才能用意志力让自己执行下去。

习惯的养成源于行为的不断重复,重复练习的次数越多,越有助于养成习惯。习惯是在规律性的行为中不知不觉地养成的,只要始终坚持,就一定有出于本能去做的那一天。

02

我经常看手机上很多写字博主拍的视频!觉得字写得很好看。所以给我也产生了一种,我也可以写成这样的错觉。我的兴致立马上来了,想着自己既能练字还能修身养性,出门之后再也没有人嘲笑我的字像狗爬的一样了,所以我志气满满的从网上购买了笔墨纸砚等用具,正当我打算一展才华时,发现我连执笔都不会。

自己也只是凭借着那一腔热情,当看到自己写的歪歪扭扭的字迹的时候,那所剩无几的热情也灰飞烟灭了。这件事不到几天就不了了之了,直到前不久整理东西,才发现毛笔还在那里摆着呢。

与我写毛笔字一样,有的人有时候做事总是三分钟热度,开始的时候动机纯粹、热情高涨,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热情消退,当初坚持的信念也不那么笃定了,感觉越来越难坚持。这时候,有一个方法可以让人更容易接受,那就是先养成容易的习惯。

先养成容易的习惯的意义并不在于事情本身,而在于做这件事情的过程对人的意志品质的修炼。一如既往地做好简单的事情,是坚持,是积累,时间长了,便会内化成为人的一种韧性。

03

最后给你提供几个养成习惯的方法:

专注于一点:同一时期最好只选择培养一个习惯,毕竟改变自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只选择一个习惯能让自己更加专注,避免分散有限的自控力,也避免难度太大而导致计划搁浅。

远离“感染源”:远离对自己有影响的外物,尽量让自己不受干扰。比如现在大多数的人都是手机控,晚上玩手机到半夜,这时可以选择睡前将手机放远一点,你想玩手机,就必须起床去拿手机,这样你就无形地与手机之间产生了障碍。

制定计划:要有量化的目标,并且循序渐进。不要轻易放弃自己,如果因为突发情况而导致计划没完成,也不必过分自责,世上没有绝对完美的事情,只要继续坚持就好。

偶尔也喝一点“鸡汤”:人都是需要激励的,当自己支撑不了,动力不足时,就看看鸡汤文等,给自己打打“鸡血”,喝一点“鸡汤”,让自己“满血复活”。

很喜欢一句鸡汤,叫醒你的不是闹钟而是梦想,共勉!




转载请注明:http://www.ougeccar.com/lyjd/51427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