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恩师
许谨良教授
绿叶对根的情意
“
为向上财公益事业做出卓越贡献的在校师生、校友和社会爱心人士致敬,官微联合上海财经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特别推出系列专栏“公益上财”,宣传报道我校公益事业发展中的感人事迹、心路历程,传播正能量,献礼百年校庆。
”
年我校综合体育馆落成,经海内外校友提议,由学校研究决定,基金会开展综合体育馆座椅冠名认捐活动,设立“上财情”、“同窗情”、“伉俪情”、“世家情”四种捐赠形式,截止目前为止席座椅铭牌安装完毕。在综合体育馆北3区6排9座的铭牌上,镌刻着“财子”王晓群对恩师的怀念——“财子的根在财大的土地:特别纪念恩师许谨良教授”。北2区10排32座和33座的铭牌上,许谨良教授的儿子许之恩以其双亲之名,共同祝愿母校百年华诞!这两张铭牌有怎样的故事,远在大洋彼岸的王晓群先生给出这样的回答:
年12月中下旬的天使之城(洛杉矶)一直沉溺于不同寻常的连绵阴雨之中,来自太平洋的阵阵风雨夹带着一个让我难以接受的消息——上海财经大学保险系创办人、恩师许谨良教授已经辞世,原先计划中的上财百年校庆团聚和加州棕榈泉度假招待都变成了新年日历上无法实现的心愿。当年元旦的第一缕曙光照着窗外几片泪眼汪汪的绿叶的时候,打开窗户的财子深呼几口新鲜空气,开始追忆恩师对自己的知遇之恩、培养之恩及关爱之恩,愿与上财保险精算家族的亲友及后辈分享。
结缘恩师
我在年7月从上海财经大学统计系本科毕业后,有幸留校在财经研究所担任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国际化经营问题研究,期间接触了世界银行等机构捐赠给上财图书馆的大量外文资料,对发达国家金融领域的新动态以及统计分析技术在证券市场的应用保持着特别浓厚的兴趣。期间,我还兼任《外国经济与管理》月刊的责任编辑,负责编审包括金融在内的多个领域论文,偶尔可以收到保险系主任许谨良教授介绍海外保险的稿件,在《保险研究》、《中国保险》及《上海保险》等刊物上也读到过他的文章。
年3月初,我经人引荐与许谨良教授首次见面,就此与恩师及精算专业结下了不解之缘。因为听说许老师要给我看一些英文资料,所以我是带着一本英汉词典去的,这份认真劲似乎给许老师留下了不错的第一印象。而他给我的第一印象也是认真严谨的,说起话来则非常坦率并略带风趣,茶叙了三个多小时,从上财保险系的悠久历史一口气讲到他从美国进修回国后肩负的重担,在看似轻松的气氛中可以感受到他要创办精算专业的急迫心情。“精算主要就是统计学在保险领域的应用,我们要用原版教材,你是学统计的,英文又好,应该来塞滴(上海话)。”这就是第一次见面的定论,然后我就抱着一堆英文资料到图书馆慢慢消化了。记得那本英汉词典对Actuary的翻译是“保险统计”,而在上财,精算专业的创办离不开保险系许谨良教授与统计系施锡铨教授的精诚合作与无私奉献,我很荣幸参与并见证了那段历史,精算专业的全体师生都很感激这两位奠基人。
上财保险专业的恢复及精算专业的创建
上财前身“国立上海商学院”在年创建了中国高等院校第一个保险系,当年秋季招收了首届学生30多位,此后又招收了四届学生,前后共计招收学生90多位。后来改名为上海财经学院保险系,在年停止招生,且被并入财政金融系。最后一届学生于年夏季毕业。
许谨良老师是上财一手培育出来的优秀人才,他在年从上财金融系本科毕业,年至年在上财金融系攻读金融专业研究生,获经济学硕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年至年被公派去美国天普大学(TempleUniversity)和北美洲保险公司(INA)进修,是建国后首批派往国外进修保险专业的教师之一。年初,许老师返校,当年秋季上财恢复招收保险专业本科生。
位于美国宾州费城的天普大学知名度不算太高,但旗下的福克斯商学院(FoxSchoolofBusiness)享有盛誉,其风险管理及保险专业和精算专业在全美排名稳居前列,拥有众多国际著名的风险管理研究大师,其中包括对中国精算教育事业发展贡献颇多的段开龄教授(KailinTuan)。段教授当年在送别许谨良老师时提醒说,“保险在国内已经恢复,但精算似乎是一片空白”。
有鉴于此,许谨良老师与同事们在上财恢复保险专业和重建保险系的过程中,一直留意着为精算学科的引进与发展创造条件,他还率先在上海保险业研讨会上介绍了美国寿险精算师考试制度,并撰文发表在《保险研究》学术期刊上。
年11月,由金融学院许谨良教授与统计系施锡铨教授牵头开始筹备合办精算专业,经校领导批准后,于年9月招收了首届精算本科生班。记得在第一次精算教研会议上,许老师把精算核心课程《利息理论》的英文原版书放在我面前,限定我在三个月内完成全部备课,而当我真正走上讲坛后,竟然得到了许教授安排的一位北美准精算师贝克女士的全力辅佐,这种安排让我感激不尽并且获益匪浅。
年从英国利兹大学学成回国的谢志刚博士加盟上财精算教育后,协助许谨良教授筹办精算方向硕士研究生班并从年开始招生,为本校和兄弟院校精算专业的优秀本科生提供了精算职业成长的更佳路径。在此前后,英国精算学会分别在中央财经大学和上海财经大学建立了英国精算师考试中心,北美精算师学会则在中国各地增设了多个北美精算师考试中心。由于许老师拥有在北美洲保险公司进修的经历以及与上海保险业界的广泛联系,上财保险系一贯极为重视与实务部门的交流合作,极为重视学生到保险公司实际岗位的实习锻炼,这一传统优势也延续到新创的精算专业。
许教授对前辈非常尊重,在这方面的言传身教对我来讲也是终身受益的。在精算专业的初创阶段,美国天普大学终身荣誉教授段开龄、中国老一辈精算师乌通元、北美首位华裔精算师张源等前辈给予了很多支持和指点,这与许老师谦虚诚恳的为人处世是分不开的,每一次请这些前辈到学校来都亲自安排细致周到的接待。记得在一个阴冷的冬天,段教授携夫人来访上财,住在校外,有个晚上打电话来,说是空调坏了,许老师带着我四处寻购安全舒适的取暖器,在深夜里送到宾馆。段教授住在崇明岛度假屋期间,为了确保来回安全,许老师都尽量安排我接送。
在许谨良教授的带领和指导下,上财精算教育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良到优”的快速发展,在对外交流合作与实务研究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年创办的《精算通讯》是中国第一本精算交流刊物,并在年5月成为上海市保险学会精算专业委员会的交流刊物,为中国精算师职业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做出了不懈努力;年创建的上财保险精算研究中心汇集了海内外珍贵的保险精算文献资料,建立了定期更新的中国保险市场数据库,为多家跨国金融服务集团和众多国内保险机构提供了专题研究服务;年主办的中国精算教育圆桌会议,首次为百花齐放的中国精算教育提供了零距离交流平台,来自全国15所高校的精算教师代表集中讨论了中国高校精算教育的目标模式与瓶颈问题,此后各高校之间以及与实务部门之间都有了良好的交流机制。许谨良教授在治学与工作上一丝不苟,人如其名,“谨”字是他的招牌,没有把握的事他不会轻易去做,更不会轻易去说,但是如果他确定要做一件事,就会全力以赴,所以留下了一连串的成功足迹。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至于对我个人在成长和生活中的关照,看似大大咧咧的许谨良教授却是关怀入微的“师父”,他鼓励我在职攻读金融学硕士,并亲自担任导师,悉心指导课业与多项课题研究。他指导我收集整理市场上所有的寿险产品,并由此建立了最初的数据库,然后定期补充更新,除了用于课堂讨论,还为一些保险公司提供研究咨询服务。他强调硕士研究生知识面要广,同时必须要有专精的研究方向,当时我选择的研究方向是投资型寿险以及员工福利计划,这些知识直到今天我在美国从事人力资源与财务规划的实际工作中还有用处,由衷地感恩许老师。
许老师经常用上海话问我,“侬开心哇?”当然,我从来没有机会回答“勿开心”或“勿大开心”。作为一位开明豁达的领导,他允许我在出色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继续发挥写作与研究的特长,为路透社和新华社撰稿,并负责保险系的外事联系与媒体公关,甚至直接担任外资机构的兼职顾问,这些经历对于我如今在媒体业和咨询业的兴趣发展是很有帮助的。与许老师在一起的日子感觉很带劲,有时候忙起来真没有时间开玩笑——许老师是很喜欢用上海话开玩笑的。
此外,许老师推荐我申请了日本政府资助的博士留学生名额,还邀请日本著名保险学教授来沪完成面试,但是最终我还是选择了去美国发展并得到了许老师的支持;他还准确地预测到我在美国的第一幢房子会买在蒙特利公园市——他当年留学期间走访后印象深刻的洛杉矶郊外“小台北”,也准确地预见到我在美国打拼的最初几年“会非常难过但是值得”。
在我印象里,许老师没有棋琴书画之类的雅兴,读书和交友是他最热衷的事情,有些在图书馆借不到的专业书可以问他借,如果想求教保险业内的专家通常经他引荐准能联系上。许老师在日常生活中还有一个好习惯——散步,退休以后依然经常到校园里散步,据金融学院的老师说,去年还可以经常看到他的硬朗身影。我相信他活着的每一天都是“蛮开心的”。然而,我不得不说,许老师有个不良癖好——抽烟。课间休息的时候,他通常要到户外去抽一根烟,然后精神抖擞地回到课堂。但是,许老师在第一次与我面谈的三个小时里,以及后来多次长时间与外宾会谈的场合,完全控制住了他的烟瘾,这种意志力也是令人敬佩的。去到美国之后,我偶尔回到上财会带去美国原味开心果,有一次好想给许老师带一条“万宝路”,但最后还是忍住了。
等到我在美国的事业根基稍稍稳固之后,偶尔回国到上财校园匆匆兜风也难见许老师的踪影,因为他与师母都已经退休了,两人经常过着云游四方的逍遥日子,在国内探访最多的是特色古村落,而在境外他们居然会去诸如突尼斯这样的冷门旅游地。在年12月13日许老师辞世之后,师母手中还有一套12月21日同去斯里兰卡的往返机票。而我多么希望在年11月上财百年校庆之际与恩师团聚,随后陪同这对“徐霞客夫妇”到美国观光并到棕榈泉度假。
让所有的遗憾化作对恩师的浓浓深情
遗憾与愧疚只能化为对母校那片土地的更深眷恋与更浓情意。从红瓦书亭到绿叶餐厅,从图书馆到足球场,我的全部青春浇洒在上财的土地上。如今喜看群鹰从春晖园结伴出发,飞跃太平洋,筑巢新大陆,也为母校的国际化发展开拓了空间。年11月,在上财恢复保险系30周年系庆之际,上海市保险学会授予许谨良教授保险教育终身成就奖,而他在获奖感言中殷切期盼上海早日成为国际保险中心。相信上财未来在培养保险与精算人才方面,也将更加重视基于国际化视野带来的挑战。
允许我以财子的昵称,表达一位财大之子的无限感恩,倾诉一片海外绿叶对根的无限深情,和是我人生的成功密码。
我曾给自己这一辈子的余命许下一个足以让恩师感到欣慰的心愿:在谨言慎行中积极进取,以真才实学做良师益友。然后低头冥思,轻声吟唱两年前献给台湾民歌泰斗李泰祥导师的英文骊歌《生命如歌》——
“
Alifeisasong,
Itstartswhenyouareborn.
Everytimewhenyousingthesong,
Someoneislisteningtoyou.
Whoo——————
Thetimeisnotsolong,
Itpassesawaywhenyougrow.
Everytimewhenyoustopsinging,
Someonewillfeelalone.
Whoo——————
Alifeisasong,
Whenseasons最好的白癜风专科医院白巅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ougeccar.com/dlwz/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