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尼斯

突尼斯,陌生的非洲小国让你一见倾心


北京治疗白癜风费用要多少 http://m.39.net/pf/a_4629682.html

突尼斯,它的名字听起来或许还有些陌生,但恰恰是这个低调、开放、又丰富的小国,蕴藏着说不完的惊喜。

突尼斯面积16万多平方公里,人口万,是个北非小国。它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北部和东部面临地中海,与意大利的西西里岛相望,它扼守了地中海东西航运的要冲。

突尼斯很开放很丰富,是世界上少数几个集中了海滩、沙漠、山林和古文明的国家之一;它有多年历史,是悠久文明和多元文化的融和之地,是一个人文遗产相当厚重的神奇国家。它信奉伊斯兰教,却不用佩戴面纱;它是阿拉伯的国度,却经常能感受到它的豪放和随意;突尼斯的美女,还常常会带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

这里的人民谈不上富有,他们对金钱的追求远沒有国人那样的疯狂。问过导游莎莎:为什么街道上这么多咖啡厅,这么多人在咖啡厅里高谈阔论,他们不用上班吗?得到的回答是,这就是突尼斯人,他们甚至可以工作两个月,然后拿着工资去休息两个月再说,呵,这对我们来说是不可想象的。闲适、自由、滿足,这是突尼斯人的真实写照。

突尼斯也被称为“欧洲的后花园”,旅游业在这占了很大的比重,但不要以为北非国家只有埃及有深厚的历史底蕴,这里其实也一样,它有多达8个世界文化遗产,要知道,突尼斯才多大呀。突尼斯对于我们这些外来者来说就是一个安逸,舒适的旅游胜地,有古老的历史,有三毛笔下的撒哈拉沙漠,有着蔚蓝的地中海,有着不输希腊的风光。这里丰富而不神秘,却有着很多值得我们去发现去观赏的地方。

短短的6天突尼斯旅程,一晃就过去了;这个让人一见倾心的国家,似乎还远沒有看够、玩够、品够……

回到杭州,整理着拍回的照片,一幕幕曾经游览过的景象不断浮现在眼前:我坐在夕阳下海边峭壁上“蓝白小镇”最古老的草席茶馆,揽着一杯当地最有特色的薄荷香茶,凭栏远眺,突尼斯这面文明多棱镜折映的风情变幻之美,多种光色缓缓流变之海天……

请欣赏照片。

空降突尼斯飞机降落突尼斯城已是傍晚,看舷窗外下方,这个小国的首都灯火通明,城市中一条半圆形弧线清晰可见,顿时多了种神秘的美感(手机拍)。

千年蓄水池突尼斯属干旱地区,自古以来人们建蓄水池以解水忧。凯鲁万的阿格拉比特蓄水池建于公元年,是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它水深8米,圆周米,约能蓄水8万立方米,感叹的是它至今仍在使用。

明星老汉俯视蓄水池须登一座3层楼堡,里面的商铺主人是位特别热情的老汉,他见游人就笑,与他合影则来者不拒,还会说上几句简单的汉语。我知道他已经是网上红人,但面对他真诚的笑脸,我还是按下了快门,就让这位明星老汉再红一红吧。

古城现代风凯鲁万是伊斯兰教的第三大圣城,而著名的欧格白清真寺则已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寺边古老的城墙角,一幅写着阿拉伯文字的黑底巨贴挂着尤为醒目,一辆小轿车停在下方,远古与现代的时差在此交错。

突尼斯美少女在突尼斯,你经常可以看到活泼可爱俏皮的美少女,她们热情开放,从不会拒绝拍照,每当面对镜头时,她们好像可以马上化身为模特,把最好的心情、最美的笑容都呈现给你。

女大学生突尼斯实行全国终身免费教育,有志向的年青人,可以享受一直读到博士的国家供养。这儿的小孩6岁学阿拉伯语,7岁学法语,初中课本全是法语,高中要学一门外语,大学再学一门。景点遇到的这些女大学生热情大方,交流用的英语讲得棒棒的。

米德思大峡谷托泽尔地区与阿尔及利亚交界地带是连绵的群山,其中有个米德思大峡谷,这儿距阿尔及利亚边界只有一公里。幽深的峡谷和赤色的崖壁堪比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裸露的岩石与赤黄的山谷呈现出苍凉的美。

大漠暮歌我们去的撒哈拉大沙漠杜兹那一片,根本沒有想像中高低起伏的壮观沙丘。所幸进去时已快夕阳西下,天空岀现了炫丽的云彩,趁着旅友们骑乘的骆驼集体小憩,我赶紧找角度拍下了未曾见到过的大漠美景。

暮色中的“雄鹰”骑完骆驼的旅友们余兴未消,忙着在与骆驼们合影,我在寻觅中却意外发现了一位站在不远处的牧人,他头上裹着严严实实的阿拉伯黑巾,两只猎鹰般的眼睛让人过目不忘,呵呵,多么有个性的人物啊,我沒有错失这次少有的拍摄机遇。

下跪待客驯养好的骆驼一般是很听话的。在撒哈拉沙漠的景点,见一头已载客无数回、累得口吐白沫嗷嗷叫的骆驼,再一次被主人逼迫着下跪待客(按照训驼指令:主人跪下了,骆驼必须下跪)……好可怜。

沙场玩爽在拍摄《星球大战》实景的沙漠深处,总算见识了高耸的沙丘和坐四驱大吉普车冲浪的感觉,有点刺激,但并不惊险,远不如在国内宁夏腾格尔沙漠玩冲浪时那样吓得傲傲叫。

地中海风情突尼斯北部和东部面临平靜的地中海,而南部撒哈拉沙漠吹来的风则像是滚滚火焰;背倚撒哈拉,面朝地中海,因而这里又有“一半海水,一半火焰”的北非玫瑰之称。

安保人员一再延长的“紧急状态”说明这个国家的治安并不乐观,虽然街上军警不多,但外松内紧的维安迹象仍不时可见。这是在沙漠边远景区歇比卡,三位便衣安保人员正坐着休息,一边搁立的冲锋枪闪发着寒光。

金铜满屋在老城medina逛商铺,眼前突感一亮,呵呵,这是一家岀售当地工艺铜制品的商店,滿屋器皿发出耀眼的金铜色,喝咖啡的老板娘此时仿佛已被溶为一体,好特别的色彩氛围哦。

工匠之手北非国家从事各种民间手工艺制作、靠一门手艺来养活自己的人特别多,所以一些古老传统的工艺制作手法也被较好地保留了下来。你看这只装饰型铜盘的图案,就靠工匠之手一凿一凿刻出来,而不是简单的模压。

享受下午茶突尼斯人喜欢喝下午茶,最大众化的则是薄荷甜茶。我们被安排去喝过一次,凉凉甜甜的还蛮好喝。你看这家茶室,后面饮茶的都是当地人,前面两位老外则在享受花式冲茶服务。

平民生活公路边可见这样的饮茶点,无任何卫生可言;但在干旱的非洲,普通百姓在口渴时如能饮上一杯凉茶,什么该与不该已不重要,生活就是这样。(大巴车上隔窗拍摄)

男人们的场所城市小镇、街头巷尾,咖啡馆、茶室到处可见,里面乌压压一片男人,却很难见到女人的身影;男人们边喝咖啡边抽烟,烟云缭绕,说话声聚合成嗡嗡的噪音,让人昏昏欲睡。

古城婆影苏斯古城堡建于公元年,历史上曾作为灯塔和烽火台,是突尼斯沿海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凝望着遗存的千年古城墙,感叹历史的沧桑与变迁。

对称都说建筑是当地历史与文化的体现,眼前这个卖工艺地毯的商店,就具有浓郁的阿拉伯建筑风情,蓝黄相配,装饰精美,老板直言不讳:我的店面漂亮吧,我的突尼斯地毯更漂亮。

沙漠穴居住宅南部的马特马他是北非原住民柏柏尔部落的总称,该地区阳光直射时间长,气温高,当地人为躲避阳光而开凿了很多沙漠穴居住宅,成为北非独特的一种建筑形式。哈,参观它时让我一下就联想到了我国陕北的窑洞,都是因地制宜啊。

需求即生活这儿的沙漠穴居住宅内部还是蛮生活化的,这是个洞穴厨房,里面堆放着许多日常生活用的瓶瓶罐罐,有电有气,两位村里的大婶正忙着给来参观的客人沏茶。

阿拉伯头巾达梅赫札是沙漠区域中难得的一处水景地,当地游客甚多,所以迎合游客需求的阿拉伯头巾就成了这儿商铺的卖点。五颜六色的漂亮头巾在特有的地貌环境中随风飘逸,成了这儿一道别致的风景。

喜形于色扎上头巾,拍张留影,来这儿的各地游客如同被什么感染了一般,一个个爭先恐后地完成“到此一游”的作业,外国人其实和中国大妈一样地喜欢拍照。

庭院里的男人突尼斯人的生活节奏相对较慢,人们习惯于悠闲自由的生活,男人们喜欢去泡咖啡馆,经济拮据的则经常无所事事;在凯鲁万随意街拍记录的画面,应该是当地人真实的生活写照。

相视也是一种幸福大巴车驶进服务区,看见一对老夫妇,他(她)们安安靜靜地坐着,不时地相视一下对方,真挚的感情此时融在不言中;冬日阳光下,时间就这样慢慢地在流逝……

猫咪的家一到突尼斯,就发现街上的“野猫”特别多,这些小傢伙总会在不经意间跑入你的视线中......当地人百般呵护着这些落落大方的“街猫”,因为在他们看来,突尼斯就是这些猫咪的家,它们只是在自己的家中走来走去而已,这是一个爱护甚至尊重猫咪的国度。

辉煌的建筑建于公元年的埃尔.杰姆斗兽场是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好的第二大斗兽场,是古罗马帝国在非洲留下的一座著名的辉煌建筑,它被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福楼拜等描述为“世界美妙绝伦的斗兽场”,“罗马帝国在非洲存在的标志和象征”。

凌空屹立多少个世纪以来,埃尔·杰姆斗兽场以其雄伟壮丽、气势恢弘、布局科学、构造完美和谐,征服了所有的到访者,犹如埃及的金字塔那样让人感叹。它可同时容纳3万人,每年五月这里还会举办大型音乐会。

瑰宝的尴尬埃尔·杰姆斗兽场引来世界各地游客,成为突尼斯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于是它的周围商铺突起,五花八门的经营都出现了,就连沙漠中的骆驼也被牵到这儿来搅客,唉,这倒底是胜景还是娛乐城啊?

妇女喜开放妇女地位在这儿比周边国家高多了,虽然是穆斯林国家,突尼斯大街上已很难见到把脸用围巾捂着只露岀一双眼睛的妇女;据说,不管什么情况,大街上如果一个男的打了女的,男的肯定会被抓起来关上两个月。

幸福拥抱这个国家远没有传统阿拉伯国家里的封闭和保守,它很开放、它很包容、它很多样。在街上你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当事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让人看着很温馨。

温婉突尼斯妇女喜欢穿鲜艳的衣服,或者带上鲜艳色彩的头巾。你看这位围黄头巾,正准备进寺院做礼拜的女士,见我拍她,干脆主动直面镜头;她的美很特别,尽管包裹了头巾,但还是能看到她的安详从容,不矫柔,不做作,一切都那么自然。

严守宗教规矩虽然平时已无特别的禁锢,但穆斯林在宗教仪式做礼拜等场合还是很正规的,如女子必须扎头巾、不露发。你看这两位在寺院前下车的妇女,首要的事即是相互检查整理各自发巾,这些来不得半点马虎。

老阿婆突尼斯的老年妇女,尤其是没有文化的乡村妇女,衣着迄今仍比较保守,出门仍会穿大袍;而城镇里的老人则比较讲究和开放:这位在公园內闲坐的老阿婆,围着满是金丝的围巾,架副眼镜,两眼炯炯有神,很有型有派哦。

麦地拿踪迹麦地拿是突尼斯最负盛名的一座老城,它的历史非常悠久,城里保留了七世纪阿拉伯人征服北非以来各个历史时期的城市传统布局和建筑风格,现在很多景点和历史遗迹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风俗习俗尽皆有穿过城门即是迷宫般的麦地那商业区,街巷狭窄,喧嚣热闹,(你看这位被照顾安排工作的小矮人正见缝插针地打扫卫生)两旁店铺出售各种阿拉伯小玩意儿;最里面则是居住区,安静舒适,有很多民宿。这是一个感受当地市井生活的好去处

遇见美食深深的巷子里有一家点心铺,在卖用面皮裹着豆沙馅油里炸过的食品,小老板特热情,用中文喊着让我尝一尝,呵,甜甜糯糯的,比这些天总在饭桌上吃的全麦面包好吃多了。

看婚纱不大的门店,却站立着不少穿戴漂亮婚纱的“模特”;见两位大妈级妇女在仔细物色婚纱。虽然不了解当地的婚嫁习俗,但猜想这应该是在为儿女们选婚纱打前站吧。

乡间花儿开在快要到苏斯的旅游大巴上,见远处山峦多了起来,我隔着车窗拍下了异国乡间黄花盛开的美景;需要指明的是,图中黄花后是成排的北非仙人掌,这可不是江南油菜花的田野。

好吃的仙人掌红果原先不知道带刺的仙人掌会结果,现在才知道它不但能结大量的紫红色的果子,而且这种果子扒去外皮,里面的果肉酸酸甜甜的还特别好吃,是当地孩子们的最爱(滿大街都有卖的)。

远古的遗迹迦太基遗迹是必去的地方,它是联合国首批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其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6世纪,是突尼斯最古老的文化遗址。曾经的三场战争,罗马人的焦土政策令迦太基古城的历史成了一个迷。

突尼斯画家…默罕默德?阿里参观完迦太基遗迹,无意中走进一个画家工作室,主人擅长画非洲黑人。我示意想给主人拍张照,他欣然同意。就在他站着的地方,我利用现场光快速拍了三张,后屏展现给他看时,他顿时惊呆了。用蹩脚的英语不停喊“OK”,随即找出名片,要我一定把照片发给他。

绝美的镶嵌画巴尔多国家博物馆是非洲第二大博物馆,所珍藏的突尼斯各个历史时期绚丽多彩的镶嵌画则最为闻名。其年代最早可追溯到史前期,这是世界现存最大镶嵌画《海神尼普顿的胜利》,面积平方米。

光束下的空间这个博物馆是历代皇宫所在地,在年由部分皇宫改建而成,馆内有40多个大厅和长廊;诸多陈列着的珍贵藏品,相伴着房顶天花板射入的一道道光束,让馆内尤显得富丽堂皇。

世界最美小镇这个名为西迪布萨义德的小镇也叫“蓝白小镇”,始建于13世纪,它地理环境独特,是突尼斯旅游和度假的最佳选择地。它既是世界文化遗产,还被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评选为世界上十大最美浪漫小镇。

美不胜收小镇之所以称为“蓝白小镇”,是因为这个坐落在地中海边峭壁上的镇子,所有的房屋只有两种颜色,白色的墙,蓝色的门窗,如此单纯,却是如此美丽。

蓝白之间尽是美一条沿山势蜿蜒而上由鹅卵石铺就的街道,两边尽是阳光下闪闪发亮的白色房屋;让人仿佛置身于童话的,是那白色墙上镶嵌着的蓝色的铁窗和蓝色的木门。这是个艺术家寻找灵感的好地方。

美景佳人小镇海边停泊着大量游艇,一些欧洲游客会驾艇横渡地中海直接来到这个“欧洲的后花园”,每年夏天慕名来此的欧美游客有上百万人。

三代人小镇里的居民生活安逸而平靜,一些画家、艺术家也很乐意在这儿买房或租房居住搞创作。这是在一位画家门口拍到的情景。

导游莎莎莎莎,我们此行的地陪导游。她曾到宁夏少数民族大学公费学习中文两年,回国后就干起了她喜欢的中文导游工作。莎莎热情好学、见过世面,所以比当地妇女开放多了:在公路服务区茶室,面对满屋抽水烟的男人,她居然也要了一壶,坦坦荡荡地抽了起来。

认识一下作者虽然拍片不少,但给自己留影始终不多,这还是同行肖锋用他的手机给我在巴尔多国家博物馆拍的留影。

(完)

欢迎转发,欢迎扫描或长按上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ougeccar.com/ddqh/50886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