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5789682.html法国历史教师帕蒂被“斩首”引发的争议,最近已演变成了一场外交纠纷。在声称“伊斯兰教危机四伏”,并为帕蒂展示的讽刺漫画辩护后,法国成了部分伊斯兰国家的攻击对象。沙特、卡塔尔等部分中东国家下架法国商品,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则直接嘲讽马克龙“精神需要治疗”。法国同样予以强势回应,宣布召回驻土耳其大使,同时发表声明称,部分国家对法国的抵制“毫无根据”。帕蒂之死何以引发法国和伊斯兰世界的对抗?《查理周刊》衍生案年1月7日,因刊登涉嫌侮辱伊斯兰先知穆罕默德的漫画,法国知名讽刺漫画杂志《查理周刊》编辑部遭到两名伊斯兰极端分子武装袭击,造成12人死亡。5年后的9月,巴黎特别重罪法庭开庭审理这起恐袭案,而《查理周刊》在开庭前一天再次刊发讽刺穆罕默德的漫画。但这张漫画又一次引发了惨剧——10月5日,借着《查理周刊》恐袭案开庭,巴黎郊区一所初中的历史老师帕蒂计划通过展示《查理周刊》发表的讽刺先知的漫画来讲述言论自由的话题。考虑到一些学生对此可能会有不适,帕蒂在展示之前特别提示,可能产生不适的学生可以自行离开课堂。10月8日,部分学生家长为此向学校抗议,还有家长在社交媒体上称帕蒂为亵渎先知的“暴徒”,并公布了帕蒂的姓名和住址,导致帕蒂在社交媒体上收到了死亡威胁。10月16日,帕蒂在回家路上被18岁的车臣难民阿卜杜勒赫当街杀害并斩首。还记得五年前,《查理周刊》恐袭事件之后,“我是查理”成为当时的流行语,穆斯林群体也表示了对恐怖袭击的反对。全体法国所展现出来的团结一致,似乎表明了这个多元文化为主的欧洲国家实现了社会的大融合。但是之后不断发生的恐怖袭击,一次次地在提醒法国人,法国的社会问题依然在吞噬这个自由的国度——
年11月13日:“伊斯兰国”武装分子突然袭击巴黎,国家体育场、咖啡馆和巴塔克兰音乐厅遭到袭击,大量人群在不明已发生袭击的情况下逃散,事件造成惨重后果,至少人在多起袭击当中死亡;
年7月14日:法国国庆节,一大型卡车在尼斯的滨海大道沿途冲撞过节的人群,造成86人死亡。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声称,该起袭击事件是一名在突尼斯出生的法国人所为;
年,法国巴黎市中心香榭丽舍大街发生枪击事件,导致一名警察身亡。
根据欧洲刑警组织发布的《恐怖主义研究报告》显示,年法国共发生各类恐怖袭击事件30起,仅次于英国,但是逮捕人数超过人,位居第一,而其中伊斯兰极端分子有名,足见法国宗教极端主义的危害甚深。为什么世人眼中浪漫、自由的国度,会遭遇如此多的血腥和恐怖?一个国家两个社会截至年,法国有将近6百万穆斯林,是西欧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国家。为何法国会成为欧盟第一大穆斯林群体国家?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法国当初的殖民地大部分位于北非地区,这里也是法国殖民统治的重点,特别是阿尔及利亚,成为法兰西帝国最后的“尊严”,即便强势如戴高乐这般的领导人,在放弃阿尔及利亚问题上也是耿耿于怀。在二战之后反殖民运动当中,法国的殖民地相继独立,但即便如此,长久的殖民统治也改变了殖民地的社会、文化和经济体系,法语往往成为这些国家的官方语言。二战之后,欧洲借助美国援助,快速复兴。而法国的复兴实际也离不开这些前殖民地的人民。由于语言的优势,不少北非穆斯林以劳工身份来到法国,帮助法国实现了战后的经济复兴。但发展的成果并没有很好地惠及这些帮助法国的穆斯林。比如在住房方面,为解决战后的住房危机,法国修建了大量由私人企业投资、政府提供补贴的低租金住房。但绝大多数一代穆斯林移民,都被排除在补贴群体之外。一直到上世纪70年代中期,随着家庭团聚成为移民进入法国的主要形式,法国政府才开始为穆斯林家庭提供补贴。而到上世纪80年代住房开始市场化后,本土法国人家庭纷纷搬离低租金住房,法国政府又将新获国籍的穆斯林家庭填补上,无意中造成了穆斯林在低租金住房社区的集中。这意味着在经济水平上,本土法国人与穆斯林移民形成了社区隔离,穆斯林越来越集中于穷困的社区,与主流社会的交流就更少了。而这一社区隔离的结果也导致在教育上,穆斯林群体很难通过教育实现阶层跃升。法国年起在学前教育和初等教育上,实施严格的学校分区制度,以街区划分来招生,跟咱们的学区制差不多。上边说到法国穆斯林多生活在低租金社区,优质教师大多不愿意来此教书,这就导致穆斯林孩童在义务教育阶段就无法享受同等的教育条件,进而影响他们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曾有法国学者指出,包括穆斯林在内的移民子女考入大学的比例仅为4%,而欧洲裔法国家庭子女考入大学的比例高达25%。第一代穆斯林移民干的大部分是体力活,比如搬运工、泥水匠、清洁工等。而由于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导致第二代、第三代穆斯林“子承父业”,依然从事这些低端行业,无法实现阶级的跳跃。养痈遗患还是引狼入室法国是欧洲左翼传统最为浓厚的国家,因此多元文化一直是法国引以为傲的社会模式,而实际上,由于两个社会之间的隔离,穆斯林群体并没有很好地融入到主流社会当中,世俗化的政治理念,与宗教之间的冲突越来越多。所谓的多元文化,最终只有多元,而缺失了文化,各方更多的还是从自己熟悉的文化当中找寻理念来理解这个世界。住房、教育和就业环环相扣,导致穆斯林移民始终无法摆脱贫困泥沼,许多人试图从宗教中寻求慰藉。而伊斯兰教的各种组织不仅仅是传教机构,还承担教育、救济、技能培训等职能。对经济和文化上处于弱势地位的穷人来说,在热切投身教会过程中很容易被激进主义洗脑。也因此,尽管第二代、第三代穆斯林移民大多已加入法国国籍,从小就在学校接受法语教育,但他们依然有很强的穆斯林身份认同。皮尤中心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在法国穆斯林中,46%的受访者认为自己首先是一个穆斯林,而只有42%的受访者认为自己首先是一个法国人。作为对比,在受访的法国基督徒中,83%的受访者认为自己首先是一个法国人,只有14%的受访者认为自己首先是一个基督徒。本土穆斯林尚且如此,新近几年出现的难民问题就更加严峻。这起“斩首”案件的凶手实际是来自车臣,6岁的时候以难民身份来到法国,也就是说他实际接受到的教育是在法国完成的。两次车臣战争导致了大量的车臣难民,产生了数十万的难民,这些难民大多流向了欧洲国家。在法国,车臣难民虽仅有3万人左右,但其潜在威胁有加大的趋势。实际上车臣难民面临着更严重的身份认同问题,一来对于母国俄罗斯并没有太多的感情,二来又无法融入到迁入国。这群人更容易受到极端主义的蛊惑,在“伊斯兰国”崛起的那段时间,大量车臣恐怖分子参与其中。来自车臣的难民发起的恐怖袭击,看起来是引入难民导致的问题,但是实际上其根源还是在于法国社会当中,穆斯林的群体认同问题,由于长时间的社区隔离,穆斯林群体内部实际已经形成了自我认识,这种与主流社会相脱节的认识,甚至会与主流社会的理念产生冲突。这一次斩首事件的起因,是一场讨论言论自由的课程所引发,但是即便发生了《查理周刊》这样的惨剧,穆斯林群体当中对言论自由的看法依然会与主流社会有所不同。帕蒂之死后的一项民调显示,大部分法国人认为《查理周刊》刊登的漫画没有问题,甚至有人为表达不满将巨幅漫画投射在建筑外墙上,但70%的法国穆斯林则表示刊登这些漫画是错误的。本土穆斯林社群的情绪,叠加了难民身份认同的困境,其根源依然在于法国内部出现了问题,在多元文化的旗号之下,隔离比融合更多,歧视比尊重更多。马克龙的难题一边是难以摆脱的经济困顿,一边是无处不在的社会歧视,加上“伊斯兰国”崛起后借势互联网,伊斯兰极端思想慢慢在法国传播扩散。过去六年中,在巴黎、尼斯等法国城市,发生了数起由伊斯兰极端分子发动的恐怖袭击,震惊了世界。面对潜在的伊斯兰极端分子威胁,马克龙政府采取了比他的前任更为激进的措施。就在帕蒂遇害前几天的一场公开演讲中,马克龙表示为捍卫世俗价值观,打击“伊斯兰分离主义”,法国将计划制定更严厉的法律——
严格监督体育组织和其他协会活动,防止它们成为激进伊斯兰教学团体;
停止从国外向法国派驻的伊斯兰伊玛目(教长)制度;
加强对清真寺经费来源的监督;
限制穆斯林儿童在家接受教育不去学校上学。
这四点总结起来其实主要在两方面:加强学校教育,从源头上消除培育极端思想的土壤;切断外国影响,防止境外势力向法国传输极端思想。看上去是个完美的解决方案,但效果真能如马克龙所愿吗?难。就拿杀害帕蒂的凶手阿卜杜勒赫来说,他6岁起就随父母来到法国,在法国生活了12年,但警方初步调查并未发现他有案底和宗教极端倾向。切断外国影响更是难上加难。法国在年通过的《世俗法》确定了政教分离的原则,政府自此不在拨款用于宗教崇拜方面的开支。沙特、阿尔及利亚、土耳其等国的穆斯林团体趁虚而入,通过提供资金支持修建清真寺等方式,借机扩大在法国穆斯林社区中的影响。而这些清真寺的伊玛目,又通常来自资金来源国。不懂欧洲现代文化的他们,向法国穆斯林灌输的其实是最传统的伊斯兰思想,极容易被极端势力渗透。而这次土耳其等国家和法国的外交纠纷,则是直接给马克龙浇了一盆冷水。土耳其、沙特这些传统伊斯兰大国,在穆斯林世界中依然拥有强大的影响力。如何在打击“分离势力”的同时,顺利安抚国内的普通穆斯林,又能维持好与伊斯兰大国的关系,绝不是一个立法就能解决的。(宗威)狐狸罐头
转载请注明:http://www.ougeccar.com/ddqh/509248.html